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既关乎当下,更利于长远。
作为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就业服务这片责任田上精耕细作。学校科学研判当前新形势新挑战,准确把握就业工作重点难点,在拓宽就业资源渠道、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等方面下足功夫,推动学校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每一位毕业生筑牢坚实的就业保障,真正实现好就业、就好业。
拓宽就业渠道
助力毕业生“职”达未来
“多亏了学校完备的就业指导工作和精准的校园招聘活动,我顺利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2025届毕业生邓项平感激地说。通过校园招聘,他成功加入重庆“刘一手”火锅,短短数月便从基层服务员晋升为前厅经理,完成了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换。
同届的杜晓茜在校园双选会上,凭借扎实的电商专业功底和新媒体运营经验脱颖而出,顺利入职重庆美的智慧家居有限公司电商主播岗位,成为团队中唯一的专科学历员工。
在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这样的职场逆袭故事并非个例。这得益于学校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
“我们始终坚持‘招生是基础、培养是关键、就业是目标’的育人理念,将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学校先后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出台《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就业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构建“方案引领、考核驱动”的双轮制度体系,为就业工作开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抢抓窗口期,全力以赴拓展就业岗位,是做好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紧扣供需两端对接链路,深入实施“访企拓岗”就业资源挖潜工程,千方百计拓宽学生就业资源渠道。
开展“访企拓岗”行动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带头主动“走出去”,精准对接拓岗位、多措并举促就业,为毕业生“引进来”充足的高价值就业岗位。学校年均新增对接企业100余家,拓展有效岗位近2000个。
同时,学校以校园招聘为主阵地,启动“精准就业服务升级计划”,在就业黄金期密集开展招聘活动,年均新增用人单位200余家,举办专场招聘活动40余场,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学校精心打造的财经类专场招聘会已成为区域就业服务品牌。
精准暖心帮扶
为重点群体毕业生照亮就业路
在强化人职匹配、全面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还不忘关心帮扶脱贫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毕业生等困难群体。
解决好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问题,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实施精准帮扶,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以分类施策为抓手,提升指导帮扶效能,推动帮扶资源与需求精准对接,把帮扶温暖送给有需要的毕业生。
就业帮扶有“效度”。学校全面启用重庆市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平台就业帮扶台账功能,建立“一人一策”“一生一档”就业帮扶档案,优先为特殊困难群体推荐岗位。
就业帮扶有“精度”。学校组织残疾学生参加重庆市残疾人双选会,与市残联孵化中心运营单位精准对接,定向推送适配岗位。
就业帮扶有“温度”。学校积极落实求职补贴政策,年均为近1000名毕业生成功申报市级一次性求职补贴。今年已为927名毕业生成功申报市级一次性求职补贴74.16万元,239名毕业生获得校级求职创业补贴7.17万元,切实为困难学生就业纾困解难。
2023届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小丽的就业故事正是这一帮扶机制的生动写照。这位来自渝东南农村低保家庭的肢体残疾学生,毕业期一度因就业压力陷入焦虑。学校为其量身定制帮扶方案:辅导员指导简历制作、心理咨询师疏导情绪、专业教师传授面试技巧。通过多方协同帮扶,小丽最终成功入职某企业电话销售岗位。
从精准的岗位推荐到暖心的补贴发放,从专业的技能指导到细致的心理疏导,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用有温度的就业帮扶,为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点亮人生灯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就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赵涵 刘自在 罗晓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