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破除民企准入准营壁垒方面,还存在市场准入隐性限制繁多等问题。”
“对于信用修复政策,全市约37%的民营企业主仅听说过但不清楚具体流程。”
……
6月27日下午,市政协议政厅内,一场民营企业家委员座谈会开得如火如荼。政协委员与市发展改革委、市委金融办、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等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坐一堂,大家谈问题不遮不掩、提建议有的放矢、商举措务实客观,共同助推破解发展痛点难点,为重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谈问题不遮不掩
隐性壁垒亟待打通
我市民营经济贡献超六成GDP、近半税收及九成新增就业,是稳增长、保就业和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
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重庆院电化学储能技术中心主任刘双翼表示,市场准入隐性限制繁多、市场准入政策执行和管理缺乏稳定性和一致性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民企的健康发展。他建议进一步加快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研究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策,责成人大或政协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准入准营的协商和监督,全面实行“负面清单+动态审查”机制,定期清理变相审批事项,建立预警制度,对设定不合理准入条件的部门进行考核问责。
市政协常委,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刘一调研发现,当前民营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仍面临诸多困境,融资占比不足20%。他呼吁拓展多元化增信渠道,依托重庆打造西部国际金融中心吸引各类金融资源,组建政策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提供增信,提升发行成功率。
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涪陵区政协委员、重庆广灿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舸谈到,调查显示我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仅12%引入职业经理人。他呼吁强化“政校企”联动,加强民营企业人才培养。联合高校、专业机构为民企开发“订单式”课程,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
提建议有的放矢
出招“给力”直指要害
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有的放矢提出建议,委员们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出招“给力”直指要害。
“信用修复是民营经济的‘信心基石’。”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多年来持续关注民营企业信用修复相关问题。她建议,提高民企对信用修复的重视度,引导民企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精神。加强信用修复提醒机制建设,引导企业第一时间完成信用修复,提升修复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开展信用修复专题培训,建立“信用医生”团队提供信用体检服务。
北碚区作为全市唯一的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区。市政协委员、北碚区政协主席董伦建议,全面清理和修订与民营经济促进法不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加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资金补贴、人才招引、金融支撑等政策的连贯性、长期性和可预期性,明确相关政策的实施周期和调整周期,让企业能够安心长远发展。
针对民营企业家接班问题,市政协委员、重庆潜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宬铭建议建立“两代交叉培养”机制,搭建政企沟通协商、代际沟通交流平台,组建专业智库等举措,系统推进民营企业平稳过渡和代际传承,破解“接班断层”难题,助力民营企业平稳过渡。
部门回应“实打实”
把“金点子”转化为“金果子”
委员们提出的“金点子”,如何转化为“金果子”?参会的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予以了实打实的回应。
市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调研、摸排企业债券融资需求,建设债券项目储备库,对储备库内项目和企业实施跟踪服务,选取重点主体,联合券商、交易所等开展一对一专题辅导,常态化组织开展“重庆企业走进交易所”等沉浸式培训体验活动。
对于委员提出打造数智转型公共平台的建议,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鼓励链主企业或第三方平台等主体牵头,构建“1+1+N”产业大脑构架体系,打造产业知识库、数字资源、功能组件共享开放平台,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数据驱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协同。
“人才”是本次座谈会的高频词。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委员们在完善民营企业人才要素供给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将认真研究吸纳。未来将制定‘金牌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从职业经理人库中遴选一批‘金牌职业经理人’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为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专业指导。”
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构建“渝悦易企办”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企业开办、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登记、企业迁移登记、“个转企”等“一件事”改革,进一步实现从“多件事”到“一件事”,从“反复跑”到“不用跑”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