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宁波象山县政府大院因门面“寒碜”,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照片中,象山县的政府大门显得简陋狭小,与现今常见的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被问及“为何如此‘寒碜’”,工作人员回答:“门面虽旧,但房屋一直能用,没有漏水等问题,可以满足正常办公,院内还有一个省级保护文物‘淳熙井’。”
这座大院最动人的特质,便是这份质朴。民众点赞“寒碜”县政府,正是在点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近日,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党中央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作了修订,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在过紧日子的大背景下,“寒碜”县政府践行着“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的理念,契合了民众对务实型、服务型政府的期待。
这份“寒碜”背后,是对公共资源的珍视,是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此前的“五一”假期,有政府大院免费向旅客开放停车场、休息室和食堂,提供一站式暖心服务;粮食收割的季节,有政府大院敞开大门欢迎农民晒粮;在“寒碜”的象山县政府大院内,有一处至今保存完好的省级保护文物,可供市民打卡游玩等等。尽管大院“寒碜”,但大院里的人始终紧贴群众的心,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以低调务实的行动拉近与百姓的距离,不断厚植着“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
真正的政绩不在大楼中,而在百姓的笑脸里。“寒碜”县政府暖了民众心,也让质朴务实、艰苦朴素的政府形象具象化。从“寒碜”县政府的故事中,人们看到了百姓所盼所望所愿,也看到了优良作风的基本要求——少些“面子工程”,多些“里子投入”。人们不约而同地点赞“寒碜”县政府,其实是期待“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更多地方以此为镜,见贤思齐,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也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更加爱惜形象、爱护声誉,以实干实绩取信于民。
好的形象只是第一步,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办好实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最终目标。在“三公”经费上做“减法”,在民生福祉上做“加法”,用政府“紧日子”换来百姓“好日子”,才能打造出真正有分量的“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