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玉霞 |
 |
何巧 |
刘玉霞:盲人世界的“光明使者”
“小学四年级时,我的同桌主动为我念黑板上的板书,从那时起,每一位同桌都成了我的‘眼睛’。”回忆起童年时光,刘玉霞脸上绽放出温暖笑意。
这位视力残疾的大渡口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用20年时间完成了从“受助者”到“施助者”的华丽转身。
2020年,刘玉霞创建了重庆市首支以残疾人为主体的“528・我爱帮”志愿服务队。如今,这支队伍已有400余名残疾人,累计服务3600余人次。“我们都是残疾人,更懂彼此的需求。”刘玉霞说。
除了志愿服务,刘玉霞还积极推动残疾人文化生活。她组建残疾人太极拳队、合唱队,动员具有师资条件的志愿者免费传授技艺,大渡口区也因此成立全市首个老年大学残联分校,残疾人参与近100场各类文体活动。
在刘玉霞的努力下,大渡口区残疾人在2024年市第七届残运会上斩获14金17银15铜,更有运动员在巴黎残奥会上摘金。
“我曾被光照亮,现在也要成为别人的光。”刘玉霞行动诠释了助残扶残的大爱,让更多残疾人在互帮互助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何巧:贴心“巧姐”用爱温暖聋人心灵
沙坪坝区“巧姐无声警务室”里,何巧正在用手语与聋人群众交流。这位“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自学手语破解沟通难题,累计帮助聋人群众2800余人次。
何巧,是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红岩派出所的教导员、一级警长。2013年,她刚到社区当民警时,面对200多名聋人居民,因不懂手语屡屡碰壁。于是,何巧下定决心自学手语,每天坚持一小时。
经过练习,何巧熟练地掌握2800余个手语词汇。如今,她不仅能与聋人群众无障碍交流,还牵头创建“无声警务室”,打造“聋哑人之家”,成功调解涉聋人群众矛盾纠纷1200余件。“看到他们重新绽放笑容,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何巧说。
为了提升服务质效,她在单位开设手语培训班,培训民警辅警近百人;创建“红岩无声警务宣讲团”志愿者服务队,带领爱心人士到社区聋人群众中开展反诈宣传、义务劳动、陪护老人等活动350余人次。
如今,“巧姐无声警务室”已成为全国典范,温暖着无数无声世界里的心灵。从“个体力量”到“集体行动”,何巧用爱点燃了聋人群众心中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