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智能时代哲学社会科学治理新路径构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话语体系的三重维度聚焦“三个维度”把博物馆打造成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阵地提升现代化新重庆城市“网感”的四个着力点
第006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探索智能时代哲学社会科学治理新路径
构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话语体系的三重维度
聚焦“三个维度”把博物馆打造成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阵地
提升现代化新重庆城市“网感”的四个着力点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5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笔谈

构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话语体系的三重维度

吕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召开的第二次会议指出,积极构建形成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目标体系、工作体系和话语体系。话语是对特定历史实践的语言表达,而一个城市的风格和风貌往往由城市话语表现出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从人民城市话语、智慧城市话语和文明城市话语三个维度展开。

  人民城市话语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治理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人民城市话语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叙事,能够有效展示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通过党建引领实现治理话语的人民性表达。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复杂情势下,话语体系构建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传递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结合重庆特色与文化基因,运用本土语言符号和文化意象,实现宏大理论的具象化表达;要依托基层党建平台将党的主张转化为群众话语,使政策语言通过话语转换实现接地气暖民心,让党的声音以鲜活的方式融入社会生活。二是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展话语参与维度。只有让人民在城市发展叙事中成为主角,话语才能焕发真实的生命力。要通过搭建多种形式融合的公众参与平台,形成开放互动的话语生产空间;通过建立健全民意收集、分析、反馈机制,将群众意见纳入治理决策流程,以制度保障群众参与治理话语体系构建的权利;通过定期评估参与效果,优化参与模式,形成开放互动、亲和包容的话语表达机制。三是打造民生导向的话语叙事矩阵。以民生需求为基础精准把握市民对城市治理的核心诉求,从政策实践、服务创新、治理成果等维度,提炼具有代表性的治理话语元素,构建多层次的话语叙事体系;借助融媒体等多元渠道,采用故事化、可视化、互动化的传播方式,将治理话语传递到城市各个角落,增强市民对城市治理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切实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智慧城市话语突出数字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重庆在市域空间开展了数字治理的生动实践,需要把“智慧名城”的建设经验提炼为智慧城市话语。一是创新数字化应用的现代化治理话语。数字重庆建设已经初显成效,“数字化”作为崭新话语已经成为重庆现代化治理进程中的生动图景,在交通、医疗、生态等领域具有示范意义。智慧城市话语应该凸显数字化在重庆城市现代化发展与治理中的重大作用,引导广大人民形成智慧城市的文化认同。二是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数字治理话语。智慧城市话语需要把数据共享机制、应用场景开发规范等制度创新成果转化为数字治理话语。重庆在数字化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过程中成效卓著,催生出“智慧医保”“智慧河长”“民呼我为”等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把这些成果提炼成标识性话语,打造能够促进公众参与并广泛传播的城市文化符号,是智慧城市话语构建的重要任务。三是构建数字文明引领的智慧城市价值话语。要将“技术向善”的理念融入智慧城市话语体系中,在促进数字红利普惠共享的同时筑牢隐私保护、算法治理、数字包容的科技伦理基石;结合数字技术的社会民生应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数字话语体系中,通过智慧话语构建,彰显数字文明成效、引领智慧城市未来。

  文明城市话语突出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城市精神。重庆立足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以巴渝文化为根基,以红岩精神为内核,在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化发展的辩证统一中,构建具有重庆特色的现代化文明城市话语。一是激活文明城市的历史叙事话语。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既要将巴蜀文化“道法自然”“兼收并蓄”等理念融入现代化治理,也要着力提炼山水城市治理话语,构建起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对话机制,将“两江四岸”的治理实践转化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叙事话语。二是提炼文明城市情感叙事话语。作为红岩精神的发源地,重庆应把“山城步道”更新中的市民参与叙事、“立体交通”建设中的攻坚克难故事淬炼为城市更新中的奋斗叙事,将“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情感纽带。三是创新文明城市开放精神话语。重庆作为国际大都市,要以世界视野提炼“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经验,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化经济交往与治理实践凝练为开放精神话语;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实践,聚焦国际科技前沿,立足世界文明坐标,在数字文明时代构建起本土性与世界性兼容的开放精神话语,通过国际传播让重庆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重庆。

  (作者系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