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巴渝大地,锚定“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办学航向,在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的赛道上,书写着属于职教人的精彩答卷。
学校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特色领域为支点,构建起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在产业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攻坚、社会服务赋能三大赛道勇挑重担,以“孵化器”“攻坚队”“先锋队”三重角色,书写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新篇章。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等一系列荣誉,见证着不俗的实力和非凡的担当。
当好产业人才的“孵化器”
锚定制造强国 构筑产教融合强磁场
因装备制造而建、随区域经济而兴、为产业升级而强。
从1956年建校之初开设自动武器制造和金属切削加工专业服务国家三线建设和国家对重庆工业体系的调整;到如今服务“中国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和重庆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学校始终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以专业特色凸显先进制造,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学校开设专业56个,对接先进制造业专业占67.3%、在校生人数占70.3%,与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专业契合度达92.5%,建立“一体两翼多联动”专业发展格局和“3+4+3”三级专业群发展体系,形成以服务先进制造为主要特色和优势的专业布局。
以人才培养凸显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校创新形成了以产业学院为依托,以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双创人才培养为主要类型,以项目制、技能大赛、科研反哺教学、1+X证书等多种补充形式为特色的“1+3+N”人才培养模式,为制造业输送人才。
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首创“项目贯穿、技创迭代”模式,获 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次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并在65所职业院校推广。该模式赋能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25项大奖、重庆市级奖197项,培养出150余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飞公司技术骨干,12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创新“五融合”培养机制,与长安汽车共建4个海外人才培养基地,10个外派专家合作项目经验被87所高职院校借鉴。其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成果形成的汽车教学创新团队培育机制,在全国423所高校推广,专业群竞争力稳居全国前三,精准服务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
置身制造强国的大背景下,学校将继续深耕产教融合的“强磁场”,让更多技术技能人才从这里走向产业一线,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职教力量。
敢做技术创新的“攻坚队”
突破技术难题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深度调整、芯片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突破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瓶颈成为我国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双高计划”建设优势,组建智能装备研发团队,向半导体核心装备领域发起技术攻坚,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动能。
针对12英寸半导体行星片倒角机长期依赖进口的难题,学院博士团队历时两年,成功开发单晶硅晶圆倒角机控制软件,突破20万转电驱主轴技术,创新晶圆外径画像处理测量方法,试制出精度达0.001毫米的原型机。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我国半导体高精度装备领域空白,更融合“互联网+”技术构建远程控制与故障预警系统,实现晶圆测量、筛选、运输及设备自检一体化,有效缓解国内企业产能压力,为国产高端装备自主研发奠定技术基础。
这是学校突破技术难题,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学校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将企业技术痛点作为校企合作切入点,创新构建“三三三”立体交互校企合作格局:搭建国家级、市级、校级三级平台,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产业学院三类载体,推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三项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产线上、将成果转化在车间里”。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依托44个科研平台(含汽车动力系统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5支博士团队,累计开展技术服务100余项,获批重庆市唯一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近百名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实践能力,带动超过80%的毕业生扎根重庆就业,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贯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能。
勇做社会服务的“先锋队”
构建培训体系 彰显职教惠民大担当
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实践中,工业职院以系统化思维构建“12345”特色培训体系,激活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动能。
具体而言,“1”是实施一套改革,即继续教育“十四五”综合改革;“2”是建好两支队伍,重构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专职工作人员队伍、打造二级学院社会培训兼职工作人员队伍;“3”是实施三个下放,干部管理、人事管理与财务管理权适度下放到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4”是划分四个类别,按项目来源将培训项目划分为ABCD四个类别进行针对性管理;“5”是五个挂钩,将社会服务与专业(群)发展、二级单位效益、教师个人职称评审、个人收入以及年度考核挂钩。
近5年,学校与政府企业共建乡村振兴学院、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等,服务川渝地区村镇20个,开展成渝地区农业经理人培训22期1081人次、人工智能训练师等行业紧缺人才3102人次,带动3500余农户增收致富;年均服务老年群体超5000人次,社会培训超60万人日,社会服务到款额破1亿元;3次入选国家“服务贡献”优秀榜单,获评重庆市职业教育服务贡献典型学校。
从产业人才的“孵化器”到技术创新的“攻坚队”,再到社会服务的“先锋队”,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以匠心培育能工巧匠,用实干诠释职教担当,为民族复兴伟业输送源源不断的“工匠力量”。
谭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