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电子商务优质专业 厚植电商人才培养沃土创新“入园进企”新模式 赋能职业教育新发展
第011版:重庆职教 提质领跑 全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范例
上一版 下一版 
打造电子商务优质专业 厚植电商人才培养沃土
创新“入园进企”新模式 赋能职业教育新发展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5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
打造电子商务优质专业 厚植电商人才培养沃土

  学校获得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商务运营赛项一等奖

  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34项,获得国家奖学金6人次;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技能大赛获奖21项,获评全国商业服务业技术能手1人,获2022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建成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市级电子商务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这些优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四川仪表工业学校集众智、聚群力、谋创新,不断加强电子商务市级“双优”计划优质专业建设。

  面向市场和产业办学,四川仪表工业学校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打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三教”改革、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组合拳”,建强建优电子商务专业,为“专业强校、人才兴校”持续赋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电商精英竞相涌现

  冉小芳、许琴、程重阳在“畅享杯”全国数字商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郑彩霞参加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两次均获得一等奖,展现出“少年斗志昂,赛场展锋芒”的精神风貌;韩运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3次国家奖学金、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多次等荣誉,还顺利升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学习,毕业不到两年已成为电商企业管理骨干,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得益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四川仪表工业学校持续深化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助力学生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的电商人才。

  经过22年的办学积淀,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过程中,以贯通培养、校企合作、“双创”教育、以赛促学、实训实践为突破口,不断累积专业发展优势,为电商专业学生成才与发展厚植沃土。

  实干争先、担当作为。学校与重庆汇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与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达成合作关系,共同修订完善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展“3+2”贯通人才培养,构建了“中职、高职、企业”三主体协同育人新模式。依托校企共建新媒体电商直播工作室,与头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联合学校其它专业申报获批“智能+技能”创新创业孵化空间。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推动育训赛创有机结合,打造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级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了专业实训机房、电子商务融创中心、电商直播中心等校内外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真实项目运作,引领学生在实践中磨砺技能。以“课证融通”为抓手,认真落实教育部1+X证书制度,持续开展1+X网店运营推广、WPS办公应用、智能财税等3个证书试点,学生的年平均通过率为95%。修订学生评优评先、素质拓展办法等,完善表现性、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提升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创新,让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实现了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双重提升。近五年,学校电商专业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荣获市级奖项9项(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胜奖2个),全国行业协会奖项25项(其中一等奖4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1个)。学校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电商专业人才800余名。

  深化“三教”改革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教师、教材、教法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事关职业教育“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近年来,四川仪表工业学校把深化“三教”改革作为提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以打造电子商务优质专业为契机,以教师为根本、教材为基础、教法为途径,激活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新动能,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为教师发展提供教育教学、岗位实训、企业实践、参加竞赛等机会,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引领“能匠之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

  目前,学校组建了卢婵娟电子商务名师工作室,培养了市级骨干教师4名、校级骨干教师3人、专业带头人1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4%。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与技能大赛,荣获市级奖项4个(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荣获全国行业比赛获奖17项(其中特等3个、一等4个、二等4个、三等6个)。市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探究》顺利结题。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学校将产业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新形态教材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编写并公开出版融媒体教材《短视频与直播运营》,并配套开发课件、案例库、习题库、微课等优质教学资源;组织专业老师参与市级电子商务类专业标准研制、专业课程标准制定,在全市中职校中推广应用。

  教法是精准施教的关键。学校构建校企双方师资互聘互任机制,创新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形式,通过引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校企共同开发实训项目等举措,加强实训、实习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岗课赛证融通体系基本构建,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教材与教法改革的深入实施,推动学校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打造了短视频与直播运营实训项目,开发了书证融通教材1本,活页式教材1本,融媒体教材1本,公开出版教材《中职信息技术》并获一等奖。获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教学成果奖微课类一等奖1个、教材类二等奖1个,案例《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入选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国家级课题《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课程思政”内容与路径研究与实践》结题并获一等奖。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为服务大局提供有效支撑

  近日,一场主题为“服务乡村振兴,公益助农发展”的直播带货活动举行。在四川仪表工业学校管理服务系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团队带领下,学生志愿者来到北碚区北温泉街道金刚村,以主播、助播和运营的角色,对当地的园艺盆栽、秤砣柑橘等进行网上直播销售,助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

  类似这样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实践不在少数,不仅有效助力了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优秀人才培养,更助力了乡村振兴、服务了发展大局。

  立足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和重庆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以及服务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学校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和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实施搭平台、建队伍、塑品牌、育人才等措施,构建“小团队”助力乡村振兴的帮扶模式,开展了专项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城口鸡鸣乡金岩村、北碚金刚村销售农特产品,培养当地农民成为“田秀才”“土专家”“农创客”。

  依托作为重庆市老年教育中心培育学校、老年教育特色职业院校的平台,学校大力开展老年教育,举办了老年养生保健讲座、计算机初级培训、茶艺培训、烘焙培训、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等,让更多银发人群“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先后为城口县鸡鸣乡金岩村、北碚供销社、北碚金刚村果农开展直播带货8次,开展电商相关社会培训1611人次,通过电商产业带动了集体经济发展。在2023年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优秀团队”荣誉;《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四川仪表工业学校助力乡村振兴“双扶”教育实践纪录》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参研的《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桑榆尚学”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23年获批重庆市社区教育示范基地。

  砥砺奋进正当时,奋楫扬帆向未来。学校将以“五金”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争把电子商务专业建成重庆一流、全国领先的优质专业,努力培养更多更优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陈雅娟 肖成英 林玮 图片由四川仪表工业学校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