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发展为导向 “四步棋”蹚出深化改革新路径走协同育人创新之路 绘多元发展共赢新景
第010版:重庆职教 提质领跑 全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范例
上一版 下一版 
以服务发展为导向 “四步棋”蹚出深化改革新路径
走协同育人创新之路 绘多元发展共赢新景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5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以服务发展为导向 “四步棋”蹚出深化改革新路径

  开展职业院校大规模个性化人才培养,形成因材施教的“重庆工商职院样板”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关键举措。

  在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新征程上,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主动服务数字中国、制造强国、对外开放需要和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深耕人才培养,积极布局职教出海、探索制度创新。学校打出系列“组合拳”,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服务效能,走出深化改革的新路径。

  落子产教融合

  以产定教打通“四链”融合关键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坚持以产定教,积极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新多跨联动、人才互通、资源共建、成果共享的产教融合机制,打通“四链”融合关键。

  围绕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和“416”科技创新布局,学校瞄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与引领行业发展的头部企业、优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校企联合打造“数智技术+智能制造+智能建造+供应链服务管理”的高水平特色化品牌化专业集群。

  学校联合北碚经济技术开发区、沙坪坝工业园区牵头成立重庆市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数字化制造产教联合体;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唐高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牵头共建全国智能网联以及智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四个合作”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布局精准匹配。

  聚焦“两翼”建设,学校与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四联集团现场工程师学院、东软智能网联产业学院、长安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一批面向产业高端的实体化校企协同育人实践载体,对接企业关键岗位工作要求及职业标准,校企合作开发教材134部,课程662门,年均开展订单培养、中国特色学徒制等各类联合培养2000余人。

  近年,学校主动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产品升级,推进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获行业科技进步奖5项;为成渝地区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及成果转化203项,到账金额1300余万元,累计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3.2亿元;建成省级以上标志性成果28项,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以及“二元双制”产业学院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学校入选西部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卓越榜单50强。

  布局模式变革

  一生一案搭建人才个性培养之路

  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育人理念引领下,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着力探索形成“以生涯导引贯穿学程再造、以开放融通支撑因材施教”为核心的职业院校大规模个性化人才培养范式。

  2015年,学校结合开放办学基础与优势,首次提出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终身教育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正式开启大规模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探索。

  学校聚焦生涯导引,开发借助基于大数据的能力分析软件、人职匹配软件等为学生定制个性成长方案;聚焦学程再造,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确定核心技术场景与高频岗位任务,打造“学程可视—能力可溯—成果可兑”的个性化成长档案袋;整合多样学习场域、多元专业师资、多源异构资源池,为大规模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智能资源供给。

  十年深耕探索,学校累计输出近5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524项。巫妍婷、熊首钰2名学生获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冠军;陶桂月、翁露馨2名学生获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袁玉、孟晓轲、冯秋容、青增春、殷其龙5名学生获“全国劳动模范”。学生中涌现出冉雨蒙等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邓娟等服务生产一线典型、以全伟为代表的高质量就业典型、“农业卫士创新”团队等科技创新典型,刘青松、秦笛等服务乡村振兴和服务西部的典型。

  一子落而满盘活。学校办学实力日益增强,建成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0余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入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40余门,建成国家教学创新团队2个、培养全国技术能手等国家级荣誉人才13人;连续3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弈活职教出海

  全域联动生长塑造创新服务支点

  职教出海的时代浪潮下,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坚持“教随产出、校企同行”,构建基于“岗课赛证培”链条创生的全域生长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教出海创新化、数字化、标准化、精准化。

  学校依托牵头成立的“全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重庆长安汽车等共同体成员单位共育泰国留学生订单班,研制国际职教标准,服务新能源汽车国际产业链发展。2024年底,学校围绕“渝车出海”和“钱凯港”建设目标,与长安汽车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联手秘鲁圣马科斯大学,中秘(鲁)合作开展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领域职业培训和技能大赛。

  同时,按照“引进吸收—创生资源—打造出海能力”的路径,学校以“中文+职业技能”相融合建设国际教学资源;以国际认证为抓手,助推专业国际化改造;以教师双语教学培训和承办川渝职教国际化微课教学比赛双通道,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教育教学能力,激发学院国际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为职教出海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学院深度链接企业需求,以现场工程师学院、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共建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国际化教学资源。建成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的397门双语课程资源以及《汽车维护与使用》等8部双语讲义教材,并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院校推广。与泰国、老挝和埃塞俄比亚等国成立7个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站和海外学习中心;开发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等课程标准13个、专业标准4个和竞赛标准1个,获海外推广认证应用。

  抢占创新高地

  学分银行盘活接续学习与终身职业发展

  不久前,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管理中心抢抓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战略先机,率先完成学习者教育经历、学习成果及合作机构信息3项公共数据资源登记。

  这一突破性举措不仅让重庆成为全国首家完成教育领域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的学分银行,也见证着重庆开放大学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主动适应新时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需要,助力技能人才培养的坚实步伐。

  近年来,学校立足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办学优势,聚焦技能人才接续培养和终身职业发展,开展了资历框架、学分银行和学习成果认证“三位一体”终身学习制度驱动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助力育训并重、职普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探索实践中,学校坚持“以标准促贯通、以数据促联通、以认证促融通”,构建了终身学习制度驱动技能人才培养的“三通”机制。即通过开发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层类交互的资历框架、行业能力等级标准及人才培养标准,提升人岗适配度;搭建数据支撑、信息存证、接口交换的学分银行平台,打通技能人才终身学习数据链,实现主体和过程协同,提升接续学习的成效;建设实质等效、灵活多样、高效便捷的学习成果认证转换机制,打通技能人才学习场景,实现过程和评价协同,促进成果融通。

  数据显示,学校相关探索带动17个行业、100多家职业学校开展技能人才接续培养改革探索,5万多家企业员工受益;为全市7万多名质量安全人员开发行业能力等级标准,打通职业能力提升阶梯,相关做法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推广;自学考试学生每年在学分银行转换学习成果超10万人次,服务10所本科高校。

  刘玉萍 张岩 王欢 图片由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