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逝,但故乡永不消逝何须仰望,你便是星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探索与展望换个角度看清朝中西文化交流
第007版:共赏百本好书
上一版 下一版 
时光流逝,但故乡永不消逝
何须仰望,你便是星空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探索与展望
换个角度看清朝中西文化交流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5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本好书送你读

时光流逝,但故乡永不消逝
——读《好时光悄悄溜走》有感
姚伟民

  母亲节之际,当我们回溯那些被岁月温柔包裹的斑斓时,迟子建在《好时光悄悄溜走》中的文字恰如一场无声的告白。她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北国风物中潜藏的温情,那些关于炊烟、霜雪与故人的记忆,总与母亲的身影重叠——春雪中送的伞、受伤时张开的怀抱、灯下的絮语、离别时欲言又止的凝望。这个母亲节,让我们借迟子建的文字重返记忆的原野,拾取那些被忽略的瞬间吧。

  ——编者

  40年太短,它是一个人的半生;40年太长,它囊括了无数的回忆。

  于是,迟子建在自己最新修订散文集的自序里这样说道:“忘了是四季中的哪个日子,青春的我写下《好时光悄悄溜走》,已然感觉时光如流,美好难再。而一旦岁月的波痕让心起了褶皱,心语就多了沧桑。所以到了六十岁,编辑这本散文随笔集,在书名的选择上,我和出版社的编辑,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这一篇。仿佛它是岁月之河的网,一旦撒下,昨日就会斑斓重现。”

  正如迟子建所说的,我们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她“昨日”的斑斓。这本起名为《好时光悄悄溜走》的散文随笔集分了4辑,第1辑是记叙,侧重写故乡,写亲人;第2辑是游记,侧重写名胜,写感想;第3辑是艺术观,侧重写艺术家,写艺术作品;第4辑是传记与日记,为家人写传记,为自己的生活写日记。

  这本跨越40年的散文随笔集让我想起了迟子建的写作生涯。1964年出生的迟子建,从1983年开始写作,到而今,已经写了超过40年。

  这40多年的时光里,我们目睹了作家太多的好作品,尤其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伪满洲国》等,这些充满东北特色的文学作品,让我们了解到近一百年来东北的变迁。《额尔古纳河右岸》是鄂温克族的百年孤独,《伪满洲国》是东北沦陷后普通人生活的还原。

  与之相比,《好时光悄悄溜走》则抛开了这种书写历史的宏大叙事,致力于书写生活的细节,书写人生的感受,书写对艺术的品位,甚至日记里的碎碎念。

  这本看起来更加个人化的书,实际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迟子建。如果说作家写小说的时候是身居幕后,不露声色,那么写散文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在文章里展现自己的模样。

  比如,散文里的迟子建,是我们在《会唱歌的火炉》里看到的小馋猫,是《好时光悄悄溜走》里父亲宠溺的“二小姐”,是《最苍凉的海岸》里,回想起二战战死士兵时感伤的抒情者,是《爱荷华日记》里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艺术,要真正抵达人类心灵世界深处,写出大哀愁,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的成熟作家……

  通过这本散文随笔集,我们看到了一个多样的迟子建。在这个多样的迟子建里,我则更聚焦于她回忆故乡与亲人时的模样。人生可能走过很多地方,但故乡只有一个。正如麦家在与董宇辉的对谈中说到的那样:“故乡就像胎记,是不会消失的。”

  而迟子建的故乡也没有消失,它活在迟子建的记忆里,也活在迟子建的文字里。在《我的世界下雪了》中,迟子建写道:“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

  滋润亲切的是雪本身吗?当然不是,真正滋润亲切的,是迟子建少女时故乡山峦的“银袍”,是苍茫中的端庄,宁静中的圣洁,是一个纯粹的女子,在纯粹的年纪看万物时的纯粹。

  当然,没有一个人能只活在自然景物的纯粹里。想要更好地感受世界,总是不能离开感情。这种少女的感情来自父亲母亲,也来自兄弟姐妹。它是父亲叫她起床吃饭时的急迫,也是和母亲一起看《图雅的婚事》时对电影还原生活的感叹,更是和姐弟一起捡柴火时烤洋芋的快乐,那时候觉得火都是会唱歌的……

  故乡,只有在离开故乡时才呈现出它的所有意义。迟子建从漠河走到哈尔滨,其实还没有离开黑龙江省,但这种绵长的思念就已经在她的心中流淌。从发展的角度看,她的回忆仿佛是一种史料,能够还原一种过去的老生活。这种老生活是撕台历,是捅马蜂窝,是农村的土狗,是沉重的爬犁,是父亲的肖像泛黄,是一切事物的尽头变成沧桑……对于许多城市里的年轻人而言,这些经历似乎已经离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但会不会有一天,当人们厌倦了钢筋森林时,再去看这些文字,也会和迟子建一样感叹好时光已悄悄溜走。

  从感情的角度看,她的回忆里藏着人类最纯真美好的感情。正如《从前慢》写的那样:“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迟子建就是从这种慢生活里过来的人。少女时,迟子建是纯真的,她享受大兴安岭绿色的植物,享受北极村飞扬跋扈的大雪,享受在山中拾柴的日子;成年后,迟子建是深情的,她践行了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誓言,尽管和丈夫结婚四年就阴阳两隔,到而今,她依然沉浸于这段感情里。

  最深的感情莫过于一生的怀念,最大的敌人莫过于遗忘。就像迟子建在《遗忘》中写到的,她已经记不起12年前读大学时写的日记中,那个刻骨铭心的事件究竟是什么。人生中的有些片段,当时看起来那样重要,但再回首时,却只变成了一抹淡影。

  也许,很多当时认为刻骨铭心的事并不怎么刻骨铭心,但故乡和故乡的人和事,却会浓缩成记忆的精华,一辈子在我们的心里翻江倒海。

  那一片冰天雪地,那一片白山黑水,那一片青春年少,都在文字中活过来了,这不禁让我感叹:好时光真的就这么悄悄溜走了!所以,人生的主题是珍惜,在好时光里留下好记忆,让好记忆成为生命的好篇章。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