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卤鹅:小特产做出大文章我市成年居民日均阅读54分钟“30天吃瘦大作战”邀你报名东西协作探新路 产教融合谱新篇
第005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荣昌卤鹅:小特产做出大文章
我市成年居民日均阅读54分钟
“30天吃瘦大作战”邀你报名
东西协作探新路 产教融合谱新篇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5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西协作探新路 产教融合谱新篇
——巫山职业教育中心乡村振兴学院实体化运行的创新实践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等国家战略引领下,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创新实践、主动作为,贯彻“党建引领、两地协作、三轮驱动、四方协同”工作思路,以巫山(烟台)乡村振兴学院为载体,构建“三级多核”协同育人矩阵,创新“三维联动”协同育人机制,畅通“三向驱动”产教循环路径,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巫山经验”,为全国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可鉴参考。

  创新机制解难题

  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2010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部署,烟台市与巫山县正式“结缘”,开启了全面帮扶交流。2020年,两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建设一体化推动乡村振兴、教育教学改革的巫山(烟台)乡村振兴学院;次年,巫山职教中心联合鲁东大学、烟台乡村振兴学院,共建重庆市第一所东西协作乡村振兴学院,致力于培养“大宁河新农匠”。

  协作实践中,跨区域协同育人痛点与合作瓶颈亟待突破。

  面对跨区域产教协同平台缺失、东西部资源协作效能不高的困境,该乡村振兴学院构建“三级多核”矩阵。其中,在统筹层优化“党政行企校”协调机制,实现资源高效整合;平台层打造“1个县级总院+2个乡镇分院+14个村级示范点”矩阵,覆盖全县26个乡镇340个行政村;云端层搭建“智慧乡村”数字云平台,推动理论、教学、推广一体化,精准服务“三农”。

  针对跨区域协同育人机制缺位、多元主体联动不足的问题,学院创新“三维联动”机制,实现干部师资、学生学员、教育资源共育共享,通过远程交互与跨域实践提升育人质量。为解决跨区域产教资源对接断层、“教育链—产业链”双循环未贯通难题,学院畅通“三向驱动”产教循环路径,实施“东技西输、东产西移、西品东拓”工程,培育烟台技术巫山转化的“排头兵”、烟台产业巫山推广的“领头雁”、巫山产品山东销售的“巧红娘”,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从理论创新到实践突破,乡村振兴学院构建起“东西协作 产教协同:乡村振兴学院实体化运行的‘巫山经验’”,不仅为巫山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全国跨区域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和产教融合提供了宝贵参考。

  硕果盈枝展成效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新画卷

  以创新驱动发展,“巫山经验”在多个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人才培育方面,学院全力推进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双轮驱动。新增电子商务与休闲农业专业,已累计培养240名专业人才,师生荣获市级及以上表彰超800人次,涌现出市先进工作者、市教书育人楷模等一批优秀典型。技能培训采用“远程交互+跨域直通”模式,自2018年以来累计开展培训34438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产业赋能上,学院组织100余场技术培训,推动2000余亩经果标准化种植,并首创巫山脆李酿酒工艺。成功打造“巫山脆李”“巫山恋橙”等全国知名品牌,其中“巫山脆李”品牌价值达27.1亿元,连续四年位居全国李品类第一。通过电商专业建设与“一师一乡一班一品”电商推广行动,带动5000余户农民增收,走出一条“技术赋能—产业增收”的发展新路径。

  学院的创新实践获得广泛认可,《共建“三农”人才培育高地,打造“鲁渝”协作“新引擎”》荣获市乡村振兴案例一等奖,“巫山经验”被川湘粤鲁鄂渝六省市14所学校推广运用,成为东西部协作示范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乡村振兴学院实体化运行推动巫山职教中心跨越式发展,学校成功创建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双优”学校,建成3个市级骨干专业,组建8个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攻关60余项,取得课题、专利、论文等30余项,形成产教融合立体化办学格局,学校获评“重庆五一劳动奖状”,为巫山及周边产业升级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李丽 黎恒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