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北区玉带山小学孩子们参加“你笑起来真好看”心理健康节 |
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制定了行动计划。
当前,为全面深入推进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江北区践行人人都是心育工作者理念,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这一改革浪潮中,江北区玉带山小学立足十年心育实践积淀,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协同育人,坚持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构建了“儿童友好型”心理健康教育“五维友好”模式,为儿童打造了一个充满弹性与韧性的成长支持系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五维友好”模式
打造全方位成长支持系统
在玉带山小学,有一个特别的“成长花园”——为特需儿童专门开设的游戏社团,这里没有异样的眼光,只有温暖的怀抱;这里没有“问题儿童”,只有等待绽放的独特种子。多动症、自闭症、读写障碍、感统失调……这些标签在这里被轻轻摘下,取而代之的是欢声笑语和成长的惊喜。
2023年,当区教委邀请展示心理健康成果时,学校毫不犹豫地把这个闪耀的舞台交给了这群特别的小演员。他们不仅顺利演绎了《一粒种子的旅行》心理剧,更是无比坚定地表达了学校特需儿童的心声:“我也是一粒好种子,我也要生根,要发芽,要开花。”
这是玉带山小学努力构建“儿童友好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玉带山小学始终把儿童的微笑作为检验心理健康工作成效的标准,构建了“儿童友好型”心理健康教育“五维友好”模式:即有理原则,为儿童心理健康赋能;有爱评价,为儿童微笑创造可能;有心课程,改善儿童生态系统;有趣活动,让儿童感受生活美好;有力保障,为儿童心理保驾护航。
“心理健康工作通过与五育融合、与生活融合,才能显示出极强的现实意义、生命活力和可操作性。”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玉带山小学,全体教师形成了“三全”育人理念的深度共鸣,不仅着眼“全员”儿童心理共性需求,更要兼顾各类儿童的差异化心理需求;着眼儿童成长“全过程”和可能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全因素”,将心理健康融入教育。
多项改革发力
让心理关怀浸润每个教育环节
如何让儿童微笑、教师微笑、家长微笑成为可能?玉带山小学将目光锁定在评价改革。
学校组织全体老师开展“一张试卷利弊研讨会”。通过讨论,教师们达成教育共识:必须打破“一张试卷定乾坤”的传统评价桎梏。于是,学校改革“一张试卷”学业评价,让学生不再“谈考色变”;改革综合素质评价,让学生人人都闪光;改革作业评价,为学生减负提质。
在心理健康教育落地实践过程中,学校通过调研发现: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是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认知。基于此,学校构建起涵盖同伴关系课程、师生关系课程、亲子关系课程、自我认知课程的“有心课程”,系统改善儿童成长的人际关系和生态环境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有趣活动,让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由此激活儿童要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内在动力;持续健全教师关爱机制、家校协作机制、安全预防机制、特需支持机制,为儿童心理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多年来,玉带山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深耕不辍,育人成果硕果满枝。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重庆市首批法治示范学校、重庆市未成年人自我保护体系建设试点学校、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实验基地。1名教师入选重庆市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师立项6项以上课题,出版7部著作(读本),《走出心灵小篱笆:儿童人际关系课程建设与实践》获重庆市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发展论坛论文评选活动特等奖,《“我是矛盾调解员”校本课程实施案例》获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典型案例与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先后承办7次学术活动,形成辐射全国的影响力。
李佳佳 图片由江北区玉带山小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