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暨华中学校融美纸艺坊参加全国第八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纸韵承千年,美育启新篇。
近年来,渝北区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计划,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一大批特色鲜明、富有文化内涵的学校脱颖而出。在区域的引领带动下,重庆市暨华中学校发挥国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优势,紧握“传承之笔”,调和“融美之墨”,铺展“创新之纸”,深耕纸艺课程传承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致力于“和融竞进”文化的迭代升级,探索“海纳万物之美,知美求美创美而生”的“融美”育人文化之策,让美育之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在传承中奔腾不息。
以纸为基
锚定国家课程目标 创新校本鲜活实践
在暨华中学师生的指尖,每一张纸都诉说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每一次创作都闪耀着自信自强的光芒。
学校立足国家课程目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将纸艺课程纳入“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感知与创造”等核心维度。通过跨学科整合、STEAM教育、项目式学习,打造“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三级体系:基础课程融入美术、历史等学科,讲述纸艺背后的文化密码;拓展课程开设《纸艺与数学建模》《非遗纸艺数字化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课程以《重庆火锅》《碧津塔》等主题展开创作,让学生在“撕、剪、刮、粘”中感悟工匠精神。近5年,学校编写《融美纸艺》校本教材4册,形成“课程开发—实践应用—师生成长—示范引领”闭环,成功打造重庆市高中美术课程创新基地、市级精品课程,真正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以美为魂
构建大美育新生态 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纸上有乾坤,美育无边界。学校以更广阔的视野创新构建“课堂+社团+社会”三维育人场景,投入150万元建设融美纸艺坊、纸艺馆等十余处美育空间,打造沉浸式育人环境;成功打造市级优秀学生社团“融美纸艺社”,开展工作坊艺术疗愈项目,帮助学生在创作中释放压力、涵养性情;联合社区举办“纸艺文化节”,让学生作品走进公共空间,践行“社会大美育”理念。学生作品《冬奥之梦》登陆中国美术馆特展,获300余项国际国内奖。
暨华中学始终坚信,纸艺不仅是技艺,更是心灵的对话。学生在一刀一纸中学会坚持与合作,这正是学生创美的力量。
以文为脉
传承传统文化薪火 彰显大国文化自信
如何在孩子们心中撒播文化自信的火种?如何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国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学校持续深化“融美”实践探索,以纸艺为“文化名片”,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开发双语纸艺课程包,通过“中华文化大乐园”辐射海外30余所学校;与日本虹桥和纸协会共建工作坊,推动传统技艺对话;学生作品亮相中德文化交流展、日本纸艺文化展,让“九层古塔”“山城火锅”跃然国际舞台。
成果为证
打造美育创新范式 奋力迈向美育高地
从传统纸艺到创新实践,从课堂深耕到国际传播,重庆市暨华中学校正以纸为梯,奋力攀登美育新高地。
5年来,学校美育成果丰硕:获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市级德育品牌等荣誉;16名学生作品获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一等奖;《纸间风华·暨华绽放》成果集出版,成为区域美育范例。在多年的不懈求索中,暨华中学以“先行者”姿态,推动“融美”育人实践走向深入,为新时代美育改革提供了鲜活而富有成效的实践样本。
润泽美育之花,绽放时代风华。未来,重庆市暨华中学校将继续执美育之笔,绘就立德树人的壮丽画卷,让中华美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樊青山 图片由重庆市暨华中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