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产教联合体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重庆市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重要战略机遇,秉承“专业产业共生,政行校企园五元协同”办学理念,通过创新校企机构混编的跨界融合方式建设产教联合体,加速政府、行业协会、学校、企业、园区五类主体深度协作,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去年,学校联合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重庆白涛工业园区、长江师范学院等共同成立的重庆市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成功入选2024年度重庆市域产教联合体。
同心协力
建立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行机制
打造产教联合体该如何增强内部的黏合力,调动每个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实体化有形化实效化运行的体制与机制,是联合体建设的关键和创新。”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唐玉林说。目前,联合体成员单位共同制定了章程,建立了由重庆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参与的联合体理事会,登记注册非营利性独立法人的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协会。
在实体化运行平台的框架体系下,成员单位通过投入资金、技术等方式,组建具有混合所有制性质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工匠学院、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平台,以“多元协同、共建共管”为核心,构建开放、灵活、高效的协同机制,有效破解联合体推进过程中的梗阻。
同向而行
构建供需对接资源共建模式
智能制造学院申报的《企校共融 协同共育 智匠共塑:智能制造专业群智能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
这背后,产教联合体的助力功不可没。
依托联合体,学校将企业生产项目、工作任务、经典案例等转化为课程资源,校企共同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等,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的供需精准对接、标准无缝衔接、内容紧密连接。
同时,联合体还通过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运行搭建桥梁。
一方面,通过多元参与、市场驱动,在联合体内建设一批公共实践中心,采取“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为成员单位提供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术服务;
另一方面,依托成员单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优势,共建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校企协同开展科技攻关,助力化工新材料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同向发力
建立多元共育人才培养体系
曾经,企业招不到合适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匹配度较高的工作,是职业教育的痛点。而打造产教联合体,正是解决这一痛点的一剂良药。
为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学校不断完善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组建智能制造专业建设委员会,加快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紧跟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建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做到“产业调整到哪里,专业就跟进到哪里”。
当前,学校还建立起与联合体内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招生计划分配调整机制,校企联合开设订单班、定制班、冠名班等,采取校企“双元育人、工学交替、双重身份、岗位培养、在岗成才”方式,推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
近年来,学校踏着产教联合体的浪潮笃行奋起,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破浪前行:成功跻身双高建设单位行列,培养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建成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双基地”3个、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在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中荣获三等奖1项。
王瑶 任小波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