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智课堂循证教研联盟”启动仪式现场 |
 |
渝中区首届“教研月”课堂展示现场 |
在全市率先接受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督导评估验收,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市级督导评估,成功申报重庆市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向着全力打造“全国一流教育强区”目标,渝中区秉持“人文渝中 尚品教育”理念,走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高质量的教育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专业托举。
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作为“托举力”的核心支点,基于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厘清自身价值定位,持续发挥好“智库”和“引擎”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学院基于教育强国建设、教育数字化的课程教学改革,聚焦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构建系统化、专业化的研训体系,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打造“教科培”一体化生态
强力支撑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
“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为新时期研训机构职能发挥进一步明晰了方向。
在渝中区全力打造“全国一流教育强区”的新征程上,如何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专业研训力量提供强力支撑?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深刻把握新时期研训机构职能,以“教研提质、科研创新、培训赋能”构建“教科培”一体化生态,支撑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
聚焦专业引领,学院着力下好机制创新、项目攻关“两步棋”,不断提升区域教研质量,为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专业引领。全区建立以区教委、高等院校、研训机构、中小学校“四方联动”机制,构建区域、教共体、学校“三级教研联动”机制,增强教研实效;创新实施区域“集智备课”学科教研,由教研员联动区域学科中心组与各学校备课组,通过团队分工与合作,对单元和课时教学进行多个轮次分析、多维度研讨,激活“区校联动、智慧集成”的倍增效应。
以创新推动发展,学院设立层级式科研人才培养机制、数字化教育科研管理机制、成果推广应用协同机制,实现多维突破。呼应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学院聚焦课程教学改革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向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研究;聚焦服务区域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以及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学院创新设立“1+N”课题群,发布涵盖近300个选题的课题指南,为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渝中教师队伍,学院面向高水平校园长实施“领航”计划,分层分类实施“奋飞”计划,聚焦主题实施“群鹰”计划,通过名校长培养工程、校园长专业素养全员培训等方式,促进校园长专业化发展;实施“区校一体化”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评审839门课程入库,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学院完善PDCA培训质量管理流程,实现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全过程闭环管理,以精准培训实现精准赋能。
数据显示,近两年,学院组织申报全区市级课题立项率均居全市前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数量和结题数量居全市第一;指导教师获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一等奖43项、国家级奖项4项,部级市级精品课200余节;成功举办首届“教研月”活动,在全国范围产生广泛影响。
探索“数智化”发展新路径
深度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不久前,由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牵头发起的“数智课堂循证教研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渝中区等多地教育教学研究正式迈向“协同创新、数据驱动”的新阶段。联盟将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关键问题与重点领域,共同探索教研转型提质新路径。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数字教育催生教育新变化,不断丰富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内涵。
2024年5月,渝中区印发《渝中区数字教育建设行动方案(2024—2030年)》,明确渝中将以打造智能技术支撑下的全国数字教育示范区为目标,紧扣数字重庆建设要求,大力推进渝中区教育数字化行动,争取将渝中数字教育打造成为“一地创新、全市共享”的“数字重庆”应用模块。
以需求为导向精准发力,以趋势为引领谋篇布局。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始终坚持与时代同行、与政策同行、与教师同行。
“教师进修学院作为区域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机构,既要积极拥抱技术变革,也要以创新理念推动教育生态优化,从而更好地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战略在基层的扎根落地贡献力量。”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胡渝江表示。
当前,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基于全区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加快区级智慧研训平台的自主开发,探索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智慧研训体系,全面提升研训员和校长、教师的数字素养。
近两年,学院助力建成“区校一体化”项目数字化教师培训课程近40个,开发智慧研训系统培训教师超2万人次,满意度达95.51%,助力区域教育提质增效。
面向未来,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还将充分发挥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枢纽作用、教师专业发展的全周期支持平台作用、教育创新与科研助力的实验基地作用、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的组织者作用,通过技术赋能、模式创新、机制保障、评价改革,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师数字化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构建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协同创新生态,服务区域教育均衡与质量提升,力争成为区域教育创新的“智慧引擎”和教师发展的“专业顾问”,实现教育服务的即时响应与未来发展的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吴梦竹 覃燕 图片由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