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足区第四届师生体育艺术节演出现场 |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大足教育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紧紧围绕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评价改革、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回归育人本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大足区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提供高质量发展强力支撑。
深耕铸魂强师
开拓教师发展新境界
大足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全面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开创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
秉持师德首位、育人为本的原则,大足区大力弘扬传承教育家精神,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常态化开展师德征文评选活动、学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等,让师德师风学习宣传落于实处;通过建立师德师风投诉举报平台、进行师德信访月通报等,进一步加强过程监管;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健全学校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效应。近年来,全区5名教师获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称号,1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大足区大力实施人才强教“124”战略,围绕“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总目标,聚焦“好老师培养工程”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两大工程,完善人才培育和人才引进政策。健全“兴师计划”“慧师计划”“强师计划”“领航计划”四级教师成长体系,推进教师队伍梯队建设。与北京师范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协同开展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和联合开展教师教育发展研究,近年来共培训教师8万余人次。
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名”工作室的建设,凝聚起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新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51个,深入开展“名师导教”“课例打磨”“创新讲坛”“名师送课”“送教送培”“蹲点指导”等活动,辐射惠及42所乡村薄弱学校、1300多名乡村教师。全区现有正高级教师20名、特级教师10名,市区级骨干、学科教学名师等近1200人。
借助领雁工程市级联盟型集团化办学项目与区级联盟型集团化办学项目,组织教师参与人才协同发展项目活动,申报市级领雁工程“教研工作坊”项目,开展市区级领雁工程主题教研及联盟办学交流活动150余次,引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升素养,在结对帮扶中增长本领。
深化评价改革
激发协同育人新活力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协同育人新活力是关键,大足区构建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
该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科学谋划、全面推进,形成“立体多维+分层分类”的学校评价体系,“德能并重+质量结合”的教师评价范式,“全面多元+突出个性”的学生评价模式。系统推进3项国家级、9项市级、4项“三个一批”重点改革项目,建立“5指”劳动教育评价改革机制,初步形成“1+4”学生劳动素养提升标准;形成“1+2+N”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模式,凝练“4个破解”做法和4个方面改革成效。
大足教育持续提升“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的实效,积极构建“区委统一领导、区委教育工委牵头抓总、学区党委督促指导、学校党组织全面落实”的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格局。开展大足区教育系统首届书记、校长争先创优赛马比拼活动,16名书记校长大会分享,23所学校书面分享,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浓厚氛围。创新开展首批16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幼儿园党组织书记、校(园)长任期综合督导评估,启动第二批30所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激发干部教师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
为了形成全区协同育人工作格局,推进工作落实落细,大足区健全了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全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1个,建立以区教委和区妇联主要领导为双校长的全区家长学校总校1所,以学校为站点的家长学校分校128所,以社区为站点的社区家长学校分校309所。
家庭教育阵地积极发挥作用,持续推出“相约星期三公益大讲堂”“家庭教育家长沙龙”“周末家长小课堂”家庭教育公益服务,针对不同阶段的孩子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区教委与区公安局、区民政局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千手护蕾”“美丽心灵”“足够爱你”“莎姐守未”等工作,做实“五防”教育,守护近1.7万名留守儿童。大足区《让留守和困境儿童走出“困境”》入选“第二届全国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百佳案例”,并受邀在全国教育局长论坛作专题交流发言。
深探数字路径
把握教育发展新机遇
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大足区敏锐把握教育发展新机遇,以“智研慧教”点亮数字教育新未来。
围绕高标准规划应用试点,大足区构建“领导小组统筹、工作小组实施、学校深度参与”的三级联动机制,优化智能研修生态环境。全区建成AI智能录播教室20间、常态录播教室305间,发布394个教育短视频,浏览量突破400万人次。智能研修平台汇聚304份教学视频、2251份课件、881份教案,形成“共建共享、动态更新”的资源生态链,让城乡教师共享“一朵云”、同上一堂课。今年,大足区获评全国智能研修平台应用领航试点工作区。
据了解,大足区以智能研修平台为依托,建立了三级应用模式。区级层面,用好智能研修平台中枢,打造“GEBUS智能精准教研生态体系”,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引擎,集成“课堂教学分析、资源智能推送、教研活动管理”三大模块。学区层面,大足区充分发挥八个学区的协调作用和教共体、集团化学校的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学区内的联合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跨校开展教学研讨和资源共享。学校层面,各学校积极推动平台与学校日常教学、教研活动的融通,通过在线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实时监测课堂教学行为、生成个性化教学建议……大足区采用AI课堂分析技术全程护航。通过构建“过程性+结果性”评价体系,以“平台使用率、资源利用率、教学创新度”为标尺,让评价从经验判断迈向数据实证,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支撑。通过AI生成的“课堂教学行为热力图”,实现精准归因与动态干预,教师可直观看到9种师生教学行为:板书、讲授、师生互动、巡视、读写、举手、听讲、生生互动和应答;从6个维度进行学情分析:参与度分布、教学行为时序、教学模式、教学行为分布、同课同构(异构)教师行为对比和教师行为画像。
海棠小学英语教师陈凤娟借助这一工具,优化课堂提问策略,学生参与度从58%提升至89%,教学案例获评全国优秀课例。借助AI课堂分析技术,通过美化教师板书设计、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等,近三年全区130余人次获市级及以上赛课一等奖。
锚定强区使命,勇担时代重任。展望未来,大足区将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奋进的姿态、更务实的行动,为区域发展注入教育动能,与教育强国建设同频共振,倾力绘就“大足教育暖万家”的民生画卷,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贡献大足力量。
周珣 图片由大足区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