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江师范学院校园风貌 |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坚守教育初心,践行使命担当。近年来,长江师范学院秉承“以师为师、师从师出”办学理念,基于办学贴近乡村学校、师范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学生就业主要去向乡村的实际,在农村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培养中,聚力加强全科教师“临时家长胜任力”培养,锤炼新时代乡村教育“大先生”。
据介绍,“临时家长胜任力”是指在乡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性缺失的情况下,乡村教师担当“临时家长”,为留守儿童的生活技能、为人处世等提供指引的能力。
针对乡村儿童的实际需求,学校围绕安全看护、生活照护、情感呵护、成长守护等方面,建立起乡村教育家精神与临时家长素养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起乡村教育一二三课堂育人体系;编写《“临时家长”实习手册》,让师范生在“走近家长、了解家长、理解家长、学做家长”的实践、感悟与反思中获得“临时家长胜任力”。
目前,长江师范学院“懂乡村学校、懂乡村家庭、懂乡村儿童”的“临时家长胜任力”培养取得明显成效。已有1735名毕业生奔赴渝东15个区县687所乡村学校任教,服务10.8万名乡村儿童成长。调查显示,95%毕业生认为学校培养使其“找到了做教师的价值和意义”,96%则认为使其“能够从容应对乡村教育问题”;98%毕业生服务期满后仍坚守乡村教育岗位,成为“山区教育子弟兵”;教育部在全国教师教育工作会上评价长江师范学院:“积极凝练乡村教育特色”“在服务区域乡村教育发展中取得突出成效”。
扎根乡村沃土,闪耀青春担当。一位位学子也在服务乡村教育的过程中收获感动,获得成长。
全科毕业生冉旭雯欣慰地说:“学生们不仅把我当作老师,更把我当作可以信赖的‘家长’,他们会主动找我倾诉心事,甚至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我。”在村小任教的毕业生朱凡说:“当好孩子们在学校的‘临时家长’,不仅要关心他们的日常点滴,更要用知识为他们铺就成长之路,我会扎根乡村,做乡村教育的‘点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