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 以山河为课堂 让“两路”精神永续流淌我市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江北 执“改革之笔” 绘就立德树人“百花齐放”画卷南岸 评价改革驱动质效提升 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第029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交通大学 以山河为课堂 让“两路”精神永续流淌
我市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江北 执“改革之笔” 绘就立德树人“百花齐放”画卷
南岸 评价改革驱动质效提升 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北 执“改革之笔” 绘就立德树人“百花齐放”画卷

  近年来,江北区牢牢抓住教育评价改革这个“牛鼻子”,锚定党建领航、三维赋能、智慧驱动三个方面,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教育强区建设注入强动能。

  评价改革“落子有数”,教育发展“满盘激活”。如今,一幅“百花齐放”的江北教育评价改革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创新“五维德育评价”体系,学生社会责任感测评优良率达92.7%;创新“督导评估数据舱”,学校自评准确率提升至89%……

  党建统领

  把握评价改革方向舵

  如何立好评价改革“指挥棒”?江北区选择以党建统领定向凝心聚力。

  定向明责,构建三级贯通机制。江北区建立“区委—区委教育工委—学校党组织”学校评价三级贯通工作机制,确保评价改革“一竿子插到底”。

  凝心铸魂,夯实立德树人根基。以“双减”政策为抓手,深化“行知先锋”党建工程,推广“五个一点”特色教育,江北区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学校的根本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汇聚合力,营造改革浓厚氛围。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常态化宣传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经验,江北区形成了改革有力、树人有为的广泛共识,凝聚起推进评价改革的强大合力。

  三维赋能

  重塑评价生态新格局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场攻坚战。江北区以系统思维破题,“点线面”协同发力,全面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围绕重“点”,打造特色发展标杆。江北区构建“教委交办+学校领办+项目推进”工作模式,差异化培育学校优势。当前,全区形成“8+X”特色项目库,累计137个自选项目,实现100%学校特色发展覆盖;2024年,28人获市级基础教育各类案例奖项,51名教师获部级、市级教学比赛一等奖。

  明确主“线”,动态追踪成长轨迹。2023年,江北区设置课堂教学、教研活动、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学业负担5项量化指标,开发12个模块,对55所中小学开展量表分析,动态追踪学校“增值”能力,生成发展曲线图137份,为教育发展提供精准导航。2024年,全区导向性指数均值较2023年提升8个百分点,工作成效明显。

  覆盖全“面”,多维评估办学质量。出台督导实施方案,设置ABC三类77个指标项,设置普通中小学观测点103个、中职学校观测点91个,江北区按照“数据来源→算法支撑→结果呈现”路径,实现评价“全领域、多维度、立体化”。

  智慧驱动

  激活评价改革新引擎

  以“智慧”为笔,江北区通过专家聚智、数智赋能,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向纵深发展。

  专家把脉,精准施策。2022年,江北区启动了“专家入校诊断”发展性评价模式,3年内邀请近40位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名校长,深入校园把诊问脉;联合市教育评估院开发学科测试工具70套、学生问卷调查工具26套,构建涵盖55个一级指标、255个二级指标、430个三级指标的评估体系,为学校发展提供“靶向治疗”。

  数智赋能,提质增效。江北区构建起“1+1+N”数字教育评价体系架构,即1个基础督评体系、1个数据资源体系、N个教育评价数字化应用场景,赋能教育评价转型,跑出教育发展“加速度”。

  面向未来,江北区将坚持推进评价数字化转型,构建五育融合新范式,打造教育治理现代化样板,以评价改革之“笔”,绘就教育强区之“卷”。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