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与万州区百安坝街道办事处校地合作签约仪式 |
在长江三峡的壮阔画卷中,文化与教育的血脉始终奔涌不息。重庆三峡学院持续深耕,构建起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育人体系,为巴渝大地输送众多文化教育与产业创新人才。
去年7月,重庆三峡学院三峡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群成功入选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这一突破不仅是对学校长期深耕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学校产教融合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站在新的起点,重庆三峡学院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继续锚定三峡文化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传承与创新的征程中步履铿锵,书写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崭新篇章。
借势发力
推进特色优势专业群高质量发展
三峡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群核心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为重庆三峡学院开设的第一个本科专业,目前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文学院秉持“服务三峡、研究三峡”办学宗旨,历经30余年发展,不仅为国家培育近万名文化及语文教育人才,更凭借在三峡文化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获批20多项国家级课题,“三峡数字人文应用实验室”成功入选重庆市首批文科重点实验室。
借势发力,瞄准更高位。专业群结合三峡地区文化产业人才需求,在“文化为本、项目为媒、校地互动、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三峡文化产业为宗旨,按照新文科“文理交叉、文工融合”的专业理念,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核心专业,联动学校相关专业,消除学科壁垒,推动专业融合,为本地区文化产业培养具有创意性思维,且能提供数智化服务的优秀从业人才。
在建设实践中,专业群从五方面发力:课程设置上,精准对接文化产业需求,开设《三峡文化概论》《何其芳研究专题》《三峡旅游文化》等特色课程;教学创新方面,开发《唐代诗人的三峡行走与创作》(市级一流)等虚拟仿真及在线课程;师资建设着力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支持教师深度参与行业实践;校企合作围绕“万州烤鱼学院”“奉节诗城博物馆”等产学研项目,拓展学生实践与就业路径;质量保障上,引入区县教委、文旅委及用人单位,构建多元协同的评价与监控体系,全面推进专业群高质量发展。
专业赋能
为三峡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随着三峡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构建兼具文化传承力与数字创新力的复合型人才梯队,已成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课题。
重庆三峡学院相关专业群锚定这一目标,深耕校地合作,以产学研一体化为路径,在三峡文化领域精耕细作,成果斐然。专业群内各专业紧密围绕三峡文化的数字资源处理、地方艺术发掘、传播推广及市场转化等核心方向发力,形成全方位研究与应用体系。依托浙旅(重庆)万州大瀑布群有限公司、百安坝街道办事处、罗田镇政府等合作单位,整合学校、地方、企业三方资源,着力培养兼具创意思维与数智化服务能力的文化产业人才。
专业群涌现出一系列生动案例。如滕新才教授团队挖掘万州乡镇文化,将太安乡凤凰花果山茶乡打造成4A级景区;参与万州文旅宣传语以及三峡库区地方志、历代诗文集整理等工作,均彰显专业群产学合作的深厚积淀。
面向未来,专业群将以更开放的姿态,聚焦文旅融合等前沿领域,持续培育复合型人才,为三峡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推动三峡地区文化、文旅事业繁荣发展。
李佳佳 图片由各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