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与科大讯飞举办“讯飞菁英班” |
当前,我市正做大做强做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3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其成为“制造强市”的中流砥柱。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本科高校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助力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打造?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将建设智能网联专业群作为“关键招”。学校秉承“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起重庆市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智能网联专业群,并以该专业群为引领,为推动智能网联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力争成为具有辐射作用的示范型专业群。
强化组织领导
按下专业群建设“快进键”
如何让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同频共振?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答案是:突出管理机制。
学校把专业群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健全专业群质量保证体系,成立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起“分工明确、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建设格局,支撑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行业企业标准引入、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发展,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将专业群建设任务与“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设相融合,通过数据监测,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链,确保专业群建设始终与产业升级同向而行。
创新育人体系
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2023年,学校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方案,双方将携手建设智能网联现代产业学院,力争将产业学院打造成为产教融合发展的典型。
携手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是学校立足智能网联专业群,服务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直以来,智能网联专业群以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和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核心,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出“三链匹配、四方联动、五融共生”协同育人体系,即通过精准匹配产业链、岗位链和技术链,有机联动行业、企业、学校和产业四方资源,深度融合身份、资源、过程、师资和考核五大要素,成功打通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培养集前端嵌入式软件开发、物联网通信与后端智能网联系统及车辆测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打造实践平台
双向流动机制提升服务效能
发挥本科高校科研优势、携手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校地合作开展社会服务……专业群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发挥专业群内各方优势,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专业群产业服务效能。
与此同时,专业群积极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建立了“送教入企”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入驻企业,以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让专业群建设取得累累硕果:学校入选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计算机工程学院建成市级一流课程2门,建成教学资源库2个,依托校企资源优势开发了一系列数字化教学资源、实训教材和案例集;学生参加各项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超50项;与10余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校企联合申报市教委重大重点项目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