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阅读有哪些特点和变化、高校图书馆需要发挥哪些新功能……
近日,记者梳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多所在渝高校图书馆近三年来发布的年度报告发现,如今,大学生阅读正处于转型期,阅读行为日趋多元化,而数字阅读与实用性阅读则成为主流趋势。
数字阅读,越来越受青睐
“受移动终端的普及、学术科研需求驱动等因素影响,大学生阅读更依赖碎片化、即时性的数字阅读。”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图书馆综合科科长罗琳列举了学校图书馆近三年的数字资源访问量,2022年到2024年分别为212万人次、253.78万人次、300万人次。“不过,数字阅读并没有像‘狼来了’那般让人担忧,实体书的触感、书香、收藏意义,是数字阅读还无法替代的。”罗琳说。
数字阅读并未取代传统阅读,而是通过“双轨并行”实现互补。重庆大学图书馆文化育人中心主任王英介绍,图书馆近三年来的图书借阅量依然保持在21.59万册、21.94万册、17.9万册。此外,西南大学图书馆近年来举行了“纸电同读”“双阅读”等一些活动,培养大学生多维的阅读习惯。
在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图书馆副馆长马印普看来,数字阅读平台具有很强的互动功能,读者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与其他读者和作者交流,还能参与线上活动。而传统阅读的互动性相对较弱,读者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往往受到限制。
“现在,很多读书博主推出了3到5分钟的读书短视频或音频,他们分享心得见解,如果碰到感兴趣的内容,我就会认真读一读。”重庆工商大学大三学生叶文娟表示,随着电子阅读产品的丰富,纸质阅读方式正在被电子图书、听书等方式分流。
热门书榜,新增专业书籍
在西南大学图书馆发布的2024年度借阅榜单中,《红楼梦》《平凡的世界》《围城》等文学典籍依然有着高人气,社科经典《乡土中国》《万历十五年》《规训与惩罚》也连续多年登上借阅热门书排行榜。
但是,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没想到在2024年度借阅热门书排行榜上,出现了《现代通信技术》这样的专业书籍,另外一些与专业紧密相关的技术书籍、实训指导手册也深受同学们青睐。”重庆电讯职业学院信息图文中心主任谢庆介绍,与专业课程相关的阅读对大学生来说仍是刚需。
罗琳介绍,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图书馆近三年的纸质图书借阅排行榜中,虽然《月亮与六便士》《围城》《活着》等文学经典经久不衰,但也出现了《微动作心理学》《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等专业书籍,说明大学生阅读兼顾了实用性阅读和人文性阅读需求。
在重庆大学图书馆2024年度借阅量最多的图书分类中,工业技术、经济、政治和法律、数理科学和化学占据了前五位的四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阅读时注重跨学科拓展和深度学习互补。
时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热点带动了大学生的“工具化”阅读,计算机类图书由此备受关注。重庆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良璧介绍,图书馆自然科学类图书近三年借阅量排行榜中,《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每年都占据第一位。
高校图书馆,需要功能升级
“数字阅读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既带来冲击,也形成互补。”刘良璧表示,高校图书馆要从传统的提供纸质图书借阅的场所,向未来学习中心、知识交流中心、共享互动中心转变,以满足数智时代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需求。
刘良璧建议,可以广泛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如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新书分享会、经典阅读讲座、作家进校园、传统文化展览和文化体验活动等,促进学生深阅读。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西南大学图书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副馆长秦红雨表示,一方面,要针对人文学科的经典作品,通过组织经典沙龙、专题读书会、名家讲坛等方式,推广经典阅读计划。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AI算法分析借阅数据,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个性化推送,实时推出学生乐见的有声阅读分享、读书短视频和图书推荐。
针对图书馆的功能升级,他建议打造多维立体阅读空间和参与空间,如增设研讨区、视听互动区,打造线上线下融合、视音频互动的阅读网络,将图书馆升级为“知识交互社区”,组织丰富的阅读活动,培植深厚的阅读文化,吸引学生回归阅读的实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