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北区巴川量子学校小学部的学生正在阅读。(受访者供图) |
“爸爸给我买了很多书,可我都不喜欢,好多连包装都没拆。我喜欢《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爸爸却认为没营养,不给买,我只能找同学借来看。”近日,小学二年级学生小齐吐槽自己和爸爸在选书方面的矛盾。
家长买的书孩子喜欢吗?家长如何参与亲子阅读?学生每天有多少时间阅读?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
买书,尊重孩子喜好了吗?
“哈哈哈……”周一晚饭过后,小学三年级的小韦蜷在家里书房角落,捧着《父与子》笑作一团。“这本书每一页都藏着意想不到的搞笑‘陷阱’,又好笑又温暖。”小韦说。
这本深受小韦喜爱的书,是小韦妈妈根据教育部推荐书单买的。此前,教育部针对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整体阅读情况,推荐了一份阅读书单,涵盖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大领域,共300种图书。
基于这份书单,重庆一些中小学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兴趣,建立了学校、班级推荐书单。例如,江北区巴川量子学校小学部每学期会为每个年级推荐约20本书;蜀都中学每学期会制定“必读+选读”书单,兼顾文学、科普等类别。
推荐书单如此丰富,学生的购买、阅读情况又是怎样呢?
家住大渡口区的张先生吐槽,他根据各种推荐的清单给二年级的儿子小齐买了很多书,孩子压根不看,“孩子就喜欢漫画书,虽然我不反对,但一页没几个字,感觉没营养。”对于爸爸的观点,小齐却不认同:“他买的书字太多,虽说有拼音能看懂,可太枯燥”。
谈起自己喜欢的书,小齐瞬间来了精神:“我最喜欢《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班上同学都喜欢这本书,不但能看漫画还能学历史。最近我又迷上了《敖丙和哪吒的故事》,可惜爸爸不给买。”
家住南坪的李女士也根据推荐书单给孩子买了很多书,但不少都成了摆设。除了家长与孩子在选书上意见不合、家长买得多孩子读得少外,家长选的书不符合孩子阅读水平、功利性太强等情况也比较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蜀都中学语文教师陈代琳给出了建议:
——选书。家长应将孩子的兴趣作为切入点,选书时先与孩子沟通,或者带他们逛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自主选书。家长不要一次给孩子买太多书,也不要抱有“买过就算读过”的心态,最好是读一本买一本。
——阅读。可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孩子深入阅读。例如,在读《海底两万里》时,让孩子画出鹦鹉螺号并标注房间功能;读《小王子》时,可以让孩子给玫瑰回信;读《三国演义》时,思考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在3至5本深度阅读的书中形成持久兴趣上,而不是为了给作文提分买散文选集,忽视小说、诗歌对思维和情感的滋养。
“陪读”,家长该怎么做?
除了选书、读书,亲子阅读在孩子的成长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哈哈哈,书里的老妈太形象了,简直和我妈一模一样。”近日,家住两江新区的一年级学生笑笑在课外书《王蓝莓的校园生活・“双标”老妈》上看到,妈妈可以玩手机,王蓝莓只能坐着“干瞪眼”,便立刻跳起来告状:“妈妈一天喊我阅读,我看书时,她自己却在耍手机,她就是‘双标’老妈。”
今年上初一的小蓝则没有笑笑这样的烦恼。“以前妈妈经常给我读绘本,现在我们一起阅读,她读的很多书,我都列入自己的书单了。”小蓝说,她们读完后还会分享感受,“前不久,她读《认识一个古人再入睡》时,给我分享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我都听入迷了,现在我正在读这本书。”
有的家长不仅“陪读”,还将书本内容具象化,带孩子用脚步印证书中内容。
家住渝北区的余女士有一对上小学二年级的龙凤胎,“孩子在书上看到漠河的介绍时,就觉得不可思议,质疑怎么会有这么冷的地方。”于是,余女士去年寒假带孩子去了漠河等地,当书中的内容与眼前的景象重合时,他们都被深深震撼了。
一项调查显示,家长的阅读偏好对孩子有着显著影响,家庭藏书数量越多,孩子纸质课外书阅读量越高。
家长如何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孩子读书?又该如何陪读?巴川量子学校小学部语文学科组长陈琼杰为家长们支招: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陪读。陪读不仅是陪伴孩子读书,更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对于识字有限的孩子,家长可利用睡前半小时,开启亲子阅读时光,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思考,帮助孩子深入理解文本。
——对于可独立阅读的孩子,家长可在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沉浸式阅读,并在阅读后积极分享阅读心得,实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亲子阅读是一种教育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阅读节奏,不要急于求成。
热爱,每天需花多长时间?
孩子每天应该花多长时间来阅读,同样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
在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时间也有所不同。蔡女士的女儿上四年级,女儿班上有图书角,可以借阅图书。她每天会读半小时左右,周末阅读时间要长些,一个月下来能看完一两本。
家住巴南区的陈女士,女儿今年上六年级,她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利用碎片时间让孩子听书。“孩子特别喜欢,暑假的时候,经常听两三个小时,白话《红楼梦》《水浒传》都听了三四遍。”陈女士介绍,现在孩子已经在看原版《红楼梦》了。
为何要阅读?重庆市人民小学校语文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刘红强说:“阅读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知识宝库、体验不同人生,让我们看见更大、更美的世界。”
刘红强建议,小学生最适宜的阅读时间为30分钟到2小时,初高中学生根据学业情况,建议每天阅读时间为30分钟至1.5小时。
如何保持对阅读的热爱,刘红强给出四点建议:
——兴趣。是热爱阅读的第一步,就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书,选书就像选朋友,要找让你眼睛发亮的书;
——方法。仅仅喜欢书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会高效阅读,策略和方法是阅读的魔法棒,能让文字活起来;
——习惯。要一直保持对阅读的热爱,需要持续的“能量补给”,是从完成阅读任务,到享受阅读乐趣的过程;
——交流。一个人读书很酷,但和伙伴一起读书更有趣,试着和同学交换书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