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但该公司的重卡充换电站业务较为单一,只为新能源重卡提供换电业务,自己并不从事物流、维修等业务。
而蜀道公司投资的重卡充换电站投资较小,每个充换电站只需投资300万元至1000万元。因其服务的新能源重卡分属不同的人,换电池较难,充电时间又太久,需要引入专业运力。目前,民生物流已首批投入50辆新能源重卡,在成渝之间开行定时、定点、定线、定价、定车次的“五定”公路班车。
中际新能源等公司投资的川渝零碳物流产业共建示范项目,虽然没有以上问题,但投资相对较大,每个项目投资1亿元左右。
前景:将建数字化平台
这么大的投资,王东然为什么愿意干?
“主要是因为有市场前景!”王东然说,他们去年在永川建设的首个项目,已经运营1年多,实践证明他们的运营模式优势明显,有利可图,也易复制,已吸引香港两个家族资本入资该项目。由此,他们决定快速复制该项目,启动铜梁、江津等地项目建设。
永川项目投用后,中际新能源以其电动化、智能化重卡矩阵,很快就重塑当地矿山、港口、基建场景的运输生态,拿到了华西建材、理文纸业等企业的长期物流订单,去年实现营收7000万元。铜梁项目尚未投产,就从当地两个非煤矿山企业分别拿到10年和20年物流订单,每年超过2400万元。
永川项目的新能源重卡用的是344千瓦电池,以换一次电池跑200公里为例,电费只需144元,若是用油车,则需90升柴油,费用是675元。他们测算,一台新能源重卡每个月可节省2万多元油费。
而中际汽服将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能让新能源重卡真正实现“用得好、用得久”。
目前,中际新能源还正在开发新能源重卡货运数字化平台。这个数字化平台建成后,厂矿企业可直接在平台上下单,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可实时监控驾驶员状态,对疲劳驾驶进行远程启停,避免安全事故;可实时测量货物重量,不再需要复杂的过磅程序。
王东然表示,这个平台将广泛服务川渝及周边的货运公司、货车司机,助力川渝打造更为高效、便捷、绿色的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