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从最浅表的意义上来讲,《梦潜》也称得上是一个格外独特的文本。
书中的7个故事,无一例外,都是关于潜水的。实际上套用那句早已被用滥了的广告句式,也并没有太大的出入:这是一个作家里最会潜水、潜水员中最会写小说的家伙写的小说。这样说,你会不会产生更多的阅读期待呢?
毕竟,我们可以读到的完全发生在水下的小说并不多,康拉德和梅尔维尔的小说在严格意义上都并不算,他们的故事大多还是在海面上航行,并未下水。水下的小说,在我有限的记忆里,只有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但那是乘坐在潜水艇里,和禹风故事里用肉身对抗地球上最大水体的极致,并没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准确地说,禹风书写的潜水,是近年兴起的一项极限运动。在澳大利亚、东南亚沿岸的那些美丽海边,各式各样的潜水俱乐部也应运而生,为爱好者们提供服务,算是一种特色旅游,一种时尚,当然也是一笔不错的生意。这,成了禹风故事里生动鲜活的物理空间,也是故事发生的原点。
总是在某个著名的海边,比如澳大利亚、菲律宾,或是印尼的巴厘岛,一个潜水者现身了。男性,高大,习惯于保持足够的距离冷眼观察,但在字里行间他又携带着忧伤的气息,心事重重,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前往水下找寻什么。
这是我认识的禹风,一位潜水的行家,有留洋的经历,还有上海成长、生活的往昔;他的个子超过一米八,走动起来的背影却总有几分落寞和局促;他像孩子一样对眼前的世界充满好奇,一有机会就掏出包里的Ipad来拍拍拍……
好了,现在就请你跟随我翻开这本《梦潜》的书页吧。
这个男人,直奔某个俱乐部而来,亚热带或是热带的垂直日光,将他孤独的影子压缩得短短的。每一次他都是直奔主题,和潜水向导们讲价,制定潜水日程,但他小说家的眼光又会不自觉地投向身边另外的那些潜水者们。他们吵吵嚷嚷,言谈举止之间,将他们的过往还有纠葛暴露无遗。
正像我之前所说的,这个男主角,多半是满怀心事的。在日常生活中看上去并不那么善谈的禹风,在他的小说里,对此也总是半遮半掩,欲言又止。但我们还是很快就确定无疑地感受到了那个人,或者说那些人,他们对于潜水的冲动,多多少少都带有那么一点儿不安和不详。
事实上他们是拖着岸上生活的长长背影投入海水之中的。在这里,禹风的故事很明显地划分出了两个世界:岸上和水下。
人们在岸上的世界长大,然后爱恋,背叛,争斗,欲求,别离,奔忙,失落。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的人们,难以避免伤痕累累,却又不约而同地逃往水下那个平行世界,他们急迫地潜水,希望在人间以外的大洋深处,找到医治各自伤痛的解药。
你并不一定非要具备潜水的经验,也会第一时间与禹风潜水故事里的人物建立连接,产生共鸣。
在他的名篇,曾上榜2019《收获》文学排行榜的《下降流》中,不知名的上海美女,必须要在自己的两个追求者张淇和王建之间做出抉择;《跟姑妈去看小象》里,晓霜邀来初恋庆阳,并非为了鸳梦重温,而是让他辅助自己夜潜蓝蓟花号沉船,与亡夫阿莱克斯相会;《洋流》的故事更是几近狗血,“婚外恋”中的两人来到西太平洋上的塞班岛潜水,爱恨情仇炽烈燃烧之际,竟遭遇洋流,被裹挟到了远离陆地的荒海中央。
这就是禹风潜水故事里,人们不得不面对的困境:被海蚌巨大的扇贝夹住了脚踝动弹不得,抑或是不由分说要将你拽入黑暗海底的下降流,还有变幻不定、不知会带你去往何方的洋流,以及气瓶里,不够支撑潜者返回海面的余量……作者无疑放大了潜水可能遇上的凶险,在这些相对极端的故事里,他采取了一位智者的口吻,讲述危险到来,人们各自不同的选择。
下潜的深度,在这里有了决定性的意义:水下多少米,就是人类无法逾越的鬼门关;而在另外的一个刻度,却又会产生氮醉的愉悦;距离海面10米的深处,则是再好不过的休憩平台,所有那些尽兴而归、精疲力竭的潜者,都应该在此多作逗留,静候深潜带来的压力回复正常。
这样的处境,多多少少称得上浓缩的人生,所以故事里总在急遽消耗的气瓶里的余气,以及你扑打脚蹼的快慢,以及配重带里铅块的重量等等,都生成出了哲学的意味,跨越一步,就会生死两别,善恶立判。
7个故事里,最让我着迷的,就是与小说集同名的《梦潜》。这个神秘的短篇不足万字,但作者奇峻的想象力却让人惊叹叫绝。
潜者卜冲的潜意识里,海底世界与他梦中无法挽回的旧日时光居然重合在了一起。换句话说,卜冲认为,往日并未消失,而是沉没在了大洋的深处。那里,有他上海徐家汇的老家,港汇广场倒塌的双子塔,还有完好无损的华山路、外滩、静安寺、母校复旦大学,以及校园中青春时期约会的草坪,记忆中的一棵树,最后是单恋女生冲他绽放的那一抹羞涩的微笑。不知不觉中,卜冲的下潜就演变成了一场伤心的追忆,他流出的发咸的泪水,和同样发咸的海水混合,难分彼此……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个身怀隐痛的潜者,但他究竟在人间受了什么样的伤,作者并没有言明。他只是找来了一位名叫贺舟的潜伴和卜冲一起下水。
对于卜冲的这位小学同学,作者没作太多交代。但刚一下水,贺舟就被海蚌夹住了脚踝,进退两难。凭空到来的延误,让两人匆忙上浮,慌乱中贺舟嘴里的呼吸器掉落在海中,卜冲毫不犹豫,立马将自己的呼吸器与贺舟共享。
海下20米,气瓶里的余气,很快就来到了生死攸关的刻度,卜冲接下去做出的举动有点匪夷所思。他果断卸去了贺舟的配重带,然后背负起双份的重量,自愿向海的深处一个猛子扎了下去。与此同时,贺舟则身不由己,在朝向海面的快速弹射中,瞬间惊觉老友为救自己性命做出的牺牲。
卜冲之前究竟遭遇了什么,以至于如此毅然决然地舍生取义?他和贺舟之间又存在怎样的羁绊,值得他不惜用至高的生命来报偿?所有这些,作者会在书中告诉你答案。
可以说,《梦潜》具备了最好的那类短篇小说所必备的欲说还休的大片留白,还不讲道理地摄人心魄,没有太费力气就打破了通往梦境的第四面墙。我不得不说,这个故事里,或许埋伏了作者的潜台词:你在茫茫人海中求而不得的答案,一定都可以在大海的深处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