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答疑解惑 实打实解读政策60余家企业带来上千个岗位成达万高铁首个跨越高铁超级“门”吊装完成肾移植患者有望摆脱血型匹配束缚扛起教材建设“国家队”使命 夯实高质量教育基石
第005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面对面答疑解惑 实打实解读政策
60余家企业带来上千个岗位
成达万高铁首个跨越高铁超级“门”吊装完成
肾移植患者有望摆脱血型匹配束缚
扛起教材建设“国家队”使命 夯实高质量教育基石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3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唱好“双城记” 打造增长极
川渝携手攻克不相容移植世界性难题
肾移植患者有望摆脱血型匹配束缚

  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器官移植技术迎来重大突破!3月27日,记者了解到,重医附二院泌尿肾病中心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肾脏移植中心合作,在世界上首次通过酶处理技术将“B型血肾脏”“变身”为通用“O型血肾脏”,并将其成功移植到一名脑死亡患者身上。

  该技术首次攻克了ABO血型不相容移植的世界性难题,有望让数百万等待肾脏移植的患者摆脱血型匹配的束缚,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据了解,长期以来,肾脏移植必须严格匹配供体和受体的ABO血型,否则受者体内抗体会在几分钟内攻击异型器官,引发致命排斥反应。尤其是O型血患者,仅能接受“O型血肾脏”,供需矛盾极为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重医附二院泌尿肾病中心张克勤教授团队联合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肾脏移植中心林涛教授、宋涂润教授团队,研究出一种合成高效的α-半乳糖苷酶。

  “我们利用α-半乳糖苷酶对肾脏进行酶处理,即在体外首先筛选出最合适的作用浓度、温度、溶媒等条件,然后在低温机器灌注平台对‘B型血肾脏’进行4小时预处理,成功去除B型抗原,将其转化为‘通用O型’肾脏。”张克勤说。

  紧接着,研究团队开展了体外模拟移植试验,结果发现其可有效抵抗血型不合的血清抗体攻击,没有发生血管内凝血等超急性排斥反应。

  研究团队将一枚酶处理后的“B型血肾脏”移植至一名O型血脑死亡受者(其体内抗B抗体滴度极高)体内,移植肾即刻产生尿液并存活超过63小时,且未出现超急性或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尽管受者因全身循环衰竭终止试验,但移植肾在早期展现了功能,且尿液中肾脏损伤标志物未显著升高,这初步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超百万,每年仅有大约1%能获得移植机会,O型血患者等待的时间尤为漫长。”张克勤表示,该技术如在临床应用,将大幅拓宽供体来源——比如原本只能提供给B型血患者的肾脏,经酶处理后可供O型血患者使用,从而缓解器官短缺问题,在器官移植临床实践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