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优化“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202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超1000亿元,民间投资增长15.5%、高于全市7.4个百分点,重庆百强制造业民企12户、百亿级民企5户、均居全市第一,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区63%的GDP、79%的技术交易、80%以上的进出口和就业岗位,成为涪陵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
一、“育苗成林”强主体,夯实民企做强做优做大根基。一是招商引资播下“产业种子”。新签民企协议资金522亿元、50亿级项目2个,回引涪商57名。紧盯硬科技企业,利用基金签约项目13个,在谈智能建造研究院等孵化和新招项目26个。二是龙头引领培育“产业大树”。将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培育6户领军链主、2户中国制造500强民企,全力打造千亿华峰、500亿攀华和300亿万凯、鑫源等旗舰企业。三是链群发展形成“产业森林”。沿链聚合壮大“2349”产业集群,10条产业链集聚80%的规上民企,培育89户亿级、170户专精特新、299户规上民企,民企工业产值占比达68%。
二、“加减乘除”优服务,提振民企敢拼爱拼善拼信心。一是配套政策“加持”。叠加实施配套政策16条,推送惠企信息5.7万条,兑付政策资金11.7亿元,减税降费退税18.8亿元。二是优化治理“减负”。建设法治和诚信政府,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通过“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治“四乱”,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占62%。三是放大要素“乘效”。为民企节约融资和电气成本12.4亿元;建设铁公水集疏运体系,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值翻番;与中信、西南等证券推动新铝时代等企业上市,成立70亿元产业基金撬动110亿元社会资金。四是打通堵点“除困”。实施重点项目月调度等制度,深化“百千万”行动,推动龙海石化重整,解决物流不畅、用工紧缺等问题563个。
三、“三向发力”增动能,加快民企提质转型升级步伐。一是创新驱动向“新”提质。构建政府搭台、高校院所支撑、大中小企业参与、数字金融人才赋能的创新联合体,选派27名科技专家进企业进园区,科创立项157个,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全市第一。二是数字赋能向“智”转型。加快实施设备更新,技改投资增长28%,民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占比均超74%,打造新材料等“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凯高3D打印入选全市典型应用场景。三是循环链接向“绿”升级。民企绿色工厂占69%,涪陵高新区创成国家绿色园区,近零碳园区试点有序推进,绿色贷款余额增长22.2%。
下一步,涪陵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本次大会精神,坚定不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一是聚力落实惠企政策。用好民企服务中心,开通政策直通车平台,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开发“涪商贷”等金融产品,通过国企共享场地、设备等降民企成本。二是聚力构建创新生态。打造环长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生态圈,推动国企、民企与高校、政府共建研究院,出台支持科创21条。三是聚力推动智改数转。建立民营经济大数据平台,实施“智造涪陵”计划,鼓励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建设数字化供应链。四是聚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制定营商环境正负面清单并开展第三方评估,成立民企法律维权服务中心,鼓励民企参与政府项目,擦亮“涪州同心·涪商兴涪”品牌。五是聚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评选“双十佳”,将优秀企业家纳入智库,形成尊商重商亲商浓厚氛围,让更多企业家在涪陵大显身手、竞相出彩!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吴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