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不断优环境、提服务、强供给、解难题,全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力、创新力、竞争力。202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98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市经济比重达61.6%,吸纳城镇新增就业占比90.2%。
一是民营经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持续推进“双倍增”行动,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开展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行动,民营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民营高新技术企业8042家,同比增长16.72%,民营科技型企业69503家,同比增长19.27%。支持参与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加大研发投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民企科创指数100强研发费用总额173.37亿元,同比增长25.81%,拥有专利2.38万件,同比增长9.05%。
二是民营经济竞争实力不断攀升。实施民营企业“龙头引领”行动,开展企业上市“千里马”行动,培育壮大“1+8”国家级、市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民营企业实力稳定增长。9家民营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家民营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4家民营企业入围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加快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两重”“两新”工作,引导民营企业融入新发展格局。规上民营工业实现总产值1.53万亿元,同比增长8.1%。规上民营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26万亿元,同比增长5.3%。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1%。
四是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深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规范涉企执法,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持续提高政务效能,“一网通办”率达84%,“一窗综办”服务效能提升40%以上。持续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贷款1555亿元,“信易贷”助力授信超2000亿元。民营经营主体达367.3万户,占全市经营主体总数97.8%。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丰富政策、服务、要素供给,重点开展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点燃创新引擎,支持民营经济抢占新赛道。引导民营企业踊跃投身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未来新兴产业,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助推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发展模式,提高民营企业在“卡脖子”领域牵头承担和实施重大研发项目比例。强化科创资源服务供给,推动科技资源向民营企业开放。
二是聚焦现代产业,增添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中培育一批民营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产业链主企业。支持重点民营企业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继续推动民营企业参与“两重”“两新”项目,引导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力争纳入建设项目清单。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进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三是完善法治保障,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推动制定《重庆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加快完善全市民营经济法规体系。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减少行政检查数量和频次。加强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防止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构建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民营经济成长沃土。严格落实公平竞争政策,破除隐性门槛和壁垒。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信用贷款、信用修复流程。鼓励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在招标投标及政府采购领域加强合作。上线“政策直达快享”应用,推动惠企惠民政策文件和事项应上尽上、一站汇聚、精准查询、按需订阅。常态化开展政企沟通、政策解读等服务活动。
五是丰富要素供给,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基础。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面,提升科技型企业“首贷率”。搭建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梯度培育。提高用能用地保障,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强化数据要素赋能。
六是促进健康成长,弘扬新时代渝商精神。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选树一批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典型。提炼宣传“渝商精神”,推进“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引导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新重庆·新渝商”队伍。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唱响民营经济光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