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9个方面、27条重要举措,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意见》要求,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守正创新,聚焦四“点”靶向发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一是以凝聚产业工人强大合力为根本点,在思想领航、夯实根基上统筹谋划。集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点多面广,必须注重系统思维、全局观念。坚持党建带工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融入集团“红岩先锋·开投先行”党建品牌创建工作,通过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进一步引领广大产业工人拼搏奉献、奋斗进取。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四进”宣讲等活动,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全年开展宣讲活动900余场、专题培训170余次,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在产业工人中落地生根。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利用集团系统90余个新媒体打造宣传矩阵,加大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讲好产业工人故事,营造深化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是以推动产业工人建功立业为着力点,在搭建平台、激发活力上主动作为。产业工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骨干力量,必须推动产改工作与集团改革发展重点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建强用好集团19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重庆交通工匠学院”等平台,深入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劳模、工匠、技能大师大讲坛”等活动,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赋能,聚焦集团改革发展各领域举办系列劳动和技能竞赛,引导产业工人积极参与“五小”等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完善技能价值导向激励机制,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交流、转化活动。2024年,集团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累计授课超2600课时、2万人次,新获专利38项,创造经济价值约2000万元。
三是以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为突破点,在健全体系、打通通道上深化推进。不断完善培育体系,深入实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推广“老带新”“传帮带”机制,促进岗位练兵常态化;深化产教融合,开展“订单式”“套餐制”“定岗式”培训,与交通龙头企业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围绕集团产业链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高素质工匠。2024年以来,集团分层分类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培训4900余次、56万人次。持续开拓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横向互通、纵向晋升”机制,作为重庆首批“新八级”首席技师评聘试点单位,推动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组织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定工作,率先打破“天花板”;推动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制度,着力打破“身份界限”、破除职业壁垒,形成“专业技术职称+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双向通道;秉持“大人才观”,积极推荐优秀产业工人参评各类表彰,让产业工人有为也有位。
四是以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为关键点,在提升服务、强化保障上用心用力。持续打造品牌服务,积极开展“春风在岗、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日暖阳”等慰问帮扶活动,定期开展“两癌筛查”、职业病防治、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全年累计发放慰问金、慰问品460余万元,覆盖产业工人4万余人次。切实抓好权益保障,坚持平等协商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机制,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督促各单位签订集体劳动合同、落实厂务公开,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有力推进阵地建设,聚焦产业工人所需所盼,累计打造“全国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3个、市级“百优职工健康食堂”1个、“职工之(小)家”42个、“公交心驿站”12个,不断提升广大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一步,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将在市总工会和市交通建设工会的指导下,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纵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团结带领广大产业工人攻坚更多技术难题、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用实干奋斗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