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助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赋能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聚焦四“点” 靶向发力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第008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助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培养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赋能城市副中心建设
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聚焦四“点” 靶向发力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2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余季平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新征程上,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对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要作用。

  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重庆市各相关单位、部门、高校及企业等将进一步加强联动,多措并举,紧扣“六区一高地”建设目标任务,牢记嘱托、实干争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全面推进产改工作持续走深、走实、见成效。

  一是持续深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产业工人中落地生根,结合实际做好网上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抓好宣传教育,开展普遍轮训。鼓励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加国情研修,鼓励支持产业工人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抓好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及时有效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深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持续解决国有企业党员空白班组问题。注重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做实“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纳入大思政课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劳模工匠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宣传活动。创新打造“重庆工人红岩大思政体系”,培育“红岩思政”育人铸魂品牌。

  二是创新搭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平台。突出新型工业化、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等,认真实施职工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建设工程。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围绕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构建“4+1+1”职工创新全周期服务机制,鼓励产业工人立足工作岗位、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广泛开展面向生产全过程的技术革新、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创造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完善发挥企业班组作用的制度。引导和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技术革新、科技攻关项目。加强产业工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做好产业工人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工作。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青创先锋工作室等平台建设。推动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加强创新工作室建设。鼓励发展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三是着力提高产业工人技术技能素质。加快构建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工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健全完善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产业工人技能学历双提升,鼓励更多高等学校、开放大学开设劳模和工匠人才、高技能人才学历教育班、高级研修班,举办劳模工匠创新培训营,持续深化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训和国际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等社会公益服务阵地作用,向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普惠制、普及性技能培训服务。

  四是切实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推动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产业工人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技术技能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督促企业与产业工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妥善化解劳动领域矛盾纠纷。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强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联动,依法纠治劳动领域违法侵权行为。加强对高危行业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保护。督促企业依法落实工时和休息休假制度,健全并落实产业工人疗养休养制度,促进产业工人身心健康。全面推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加强对平台企业和平台用工合作企业的监管。积极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维权服务工作,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五是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畅通产业工人向上发展通道,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注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推动把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体安排统筹考虑,支持各地将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目录。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行动。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生涯指导计划。进一步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管理体制,打破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的界限,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相贯通。推进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健全专业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技能岗位互相贯通的长效机制。

  六是充分发挥企业落实改革任务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制定技能人才发展战略,推动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确保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和培训。强化国有企业政治责任,巩固拓展国有企业产改成果,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和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带动作用。服务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全力提升国资盘活质效,加快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扩大非公有制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覆盖面,促进民营企业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肩负更大使命、发挥更大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工作指导,加大支持服务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七是不断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支持制造业企业围绕转型升级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和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统筹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保持产业工人队伍稳定,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强转岗培训,提高产业工人多岗位适应能力。实施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完善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大国工匠论坛、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三位一体的“大国工匠”活动体系。加强巾帼工匠培养,充分发挥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工匠宣传,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讲好工匠故事,按规定开展表彰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就业服务,搭建校企对接平台。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制造业岗位对青年的吸引力。搭建产业工人成长发展平台,引导更多大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加大公益法律服务惠及农民工力度,保障合法权益,促进稳定就业。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