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永川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依托高水平建设西部职教基地,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赋能城市副中心建设。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把牢“产改”方向。
强化政治铸魂。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统筹线上线下,开展65场次宣讲活动、128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抓好宣传教育。建设“青活力”理论宣讲队,开展宣讲活动400余场次;开设理论学习专栏,推出理论新媒体产品500余件;开展“弘扬红岩精神”爱国主义主题展映、“中国梦·劳动美”等活动18场次,惠及职工近2万人,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展现良好风貌。深入开展“劳模工匠、优秀思政教师进千校万企”、劳动工匠“三进”宣讲等活动15场,支持职业院校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探索劳模工匠担任大中小学校外(兼职)辅导员,打造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优秀案例,积极展现新时代劳动工人新面貌新形象。
二是注重齐抓共管,增强“产改”合力。
健全工作体系。制定实施全区深化“产改”实施方案,细化改革目标、改革举措以及部门职能职责,制定工作任务清单90项,努力打造特色品牌。支持企业更好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产改”,深入推进产业工人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促进1.2万名企业职工提升综合业务能力和素质。
激发职工活力。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组织开展川渝市级劳动竞赛1场、区级劳动竞赛10场,支持企业开展各类竞赛超百场,持续开展网上竞赛和“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参与职工超万人,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弘扬劳模精神。创新开展劳模宣传活动,推荐全国劳模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个、重庆五一劳动奖状2个、重庆五一劳动奖章4个、重庆市工人先锋号4个、重庆“最美产业工人”荣誉称号1个,选树并发布永川区首届“最美产业工人”10名,培育10名“永川工匠”。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持续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把劳模工匠的技能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创造的发展优势,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产改”质效。
打好“职教牌”。高水平建设西部职教基地,推动重庆文理学院成功申硕,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建成投用,重庆水电职院等4所高职院校入选市级“双高”计划,职教中心等4所中职院校进入市级“双优”计划,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永川校区等重点项目有序建设,在永院校达到18所、在校师生达20万人,每年向社会培养输送5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构建联合体。以永川高新区为基础,鼓励引导全市700余家龙头企业、知名院校、产业园区、科研单位共建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促进政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退役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短流程全湿法工艺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试成功,国家一类抗癌新药PZ-1等成果在永川就地转化,西部职教基地入选国家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
增强匹配度。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编制产业发展报告、人才图谱报告,鼓励引导院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校企共建专业54个,产教联合体内校企共建专业比例达到70%以上,推动产教互融互促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