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伊始,西子湖畔,DeepSeek横空出世,引发全球关注。有人感到震撼,有人看到差距——一段时间以来,南京、济南等城市纷纷追问,“为何是杭州”?
从民间到媒体,从城市观察者到城市管理者,所有人都好奇,杭州何以孕育出如此多科技新贵。持续的追问里,藏着各地对于发展的反思。无疑,发出这样的“灵魂之问”是值得肯定的,它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清醒。更让人欣慰的是,当一座城敢于正视不足,就已经迈出了弥补不足的第一步。
那么,到底“为何是杭州”?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DeepSeek,它着重从3个角度给了我答案:构建创新闭环、制度破壁实验、城市进化革命。
DeepSeek的思考能力的确令人惊艳,3个角度的论述都能在现实中找到例证。就从支持创新的角度来说,杭州既全方位部署未来产业发展,又深谙“放水养鱼”的智慧,不但构建起“企业出题、政府立题”“揭榜挂帅、协同攻关”等创新闭环,还实现了产学研的“分子级渗透”,确保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
杭州市市长姚高员曾说过,“坚定不移推进创新活力之城建设,确保科技投入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杭州将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用于科技投入。大手笔背后是大魄力,大魄力背后是大决心。把追求创新当作骨子里的信仰,把支持创新当作“顶重要”的事情,杭州的长期主义正在被现实回馈。
在硬件之外,杭州还拥有思想的软件。网易的丁磊认为,“杭州就是给人无限灵感的城市”。人的灵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环境的包容,得益于观念的开放。杭州多年来积蓄起的发展势能无法被照搬,但其对新业态、新产业的高度包容,对创新创业者的绝对友好,却是其他城市可以迅速学习的。
对城市而言,DeepSeek如一面镜子:思考“为何是杭州”,就是在思考“为何不是我”;探索“别人好在哪”,就是在明确“我该学什么”。甘拜下风并不丢人,取长补短才是目的。诚然,不是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浙大”和“大厂”,杭州模式无法被直接复制。但更重要的是,要对标先进,要敢想敢干,要因地制宜。
以重庆为例,在今年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里,“创新”一词出现了数十次。“紧扣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建好用好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支持民营企业技改创新”……每一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创新基因,关键是把创新的劲头铆足,把认准的路走好。
“为何是杭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这个问题,一定值得更多城市共同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