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2月8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通过四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额达60亿元,让闲置资产“活”起来。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青壮年的大量进城务工,我市广大农村出现大量闲置的经营性资产。比如,农民在城里买了楼房后,乡下宅基地往往会闲置,同时一些村小、村卫生室等也出现了闲置。
“没有交易平台是资源闲置的一个重要原因。”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城乡融合,关键是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因而加快建设城乡要素流动市场成了当务之急。
按照一体化、规范化、数智化要求,我市以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以下简称“土交所”)牵头,构建了“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区县流转服务公司+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四级服务体系,成立了全市统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这个交易市场功能类似‘淘宝’。”该负责人说,区县负责上传商品基本信息、商品包装、商品买卖等;土交所则负责商场的搭建、交易规则、交易流程的制定等。
为加快城乡资源双向流动,2023年3月,巴南区在全市成立了首家区县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公司。在该公司的帮助下,当年7月,该区二圣镇集体村大沟社3219.8平方米土地、惠民街道沙井村达桥社14414.83平方米土地,在土交所分别以345万元,1456万元的价格,出让其使用权。
“这是土地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通过公平透明的交易,提升了资源要素的溢价空间,加快了城乡融合。”该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0多个区县登记成立了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公司,累计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额达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