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春节,是申遗成功后首个“非遗版”春节。如何让人们更好地体会年味?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
代表委员认为,春节申遗成功,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也进一步在亿万国人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的种子。
“期待首个‘非遗版’春节更有年味儿、更有中国味儿!”在市政协委员,市群众艺术馆书记、馆长任竞看来,要让“非遗版”春节更有年味,要通过大力营造“非遗版”春节的文化氛围,让广大国人找到过年的欢乐。“除了加大宣传力度,还要注重突出地域特色,凸显重庆辨识度,更重要的是全民参与、全民共享!”他介绍,为庆祝“非遗版”春节,市群众艺术馆特别打造的重庆非遗展厅将在1月24日开展,届时,包括蜀绣、荣昌夏布、梁平木版年画等35项重庆非遗将集中亮相。
“千百年来,春节都是带动社会消费的强力引擎。”市政协委员,市新专联副会长、重庆到家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凯表示,“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年味’意味着春节的仪式感。广大商家应该思考如何结合丰富多彩的非遗年俗,通过科技赋能,创新打造符合公众需求的春节消费产品及服务。相信这既能让公众过得更有‘年味’,也有助于带动春节消费,实现双赢。”
“正如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载体一样,我想春节申遗成功也是中国文化与全球对话实现的一个重要突破。”市政协委员、市网络作家协会主席袁锐说,“在世界愈发接受我们春节传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互鉴和包容的雅量,在文明的对话中让春节年味更浓。”
市政协委员、麦芽传媒董事长何云长提到,“非遗版”春节的年味可以在大力倡导传统年俗的过程中去寻找,“这个过程既是对过年传统的寻根,也有助于发现新的消费亮点。”他注意到,这些年来,重庆已经形成了磁器口、山城巷、洪崖洞等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年俗地标,相关部门需要思考如何立足于巴渝文化特色,在现有的基础上丰富游客的过年体验,让这些活动成为拉动节日经济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