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部门负责人现场办理“1号提案”市人代会高效运转背后的数字化“大脑”代表委员热议 让“非遗春节”更有味道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配度
第005版:聚焦市两会 奋力谱新篇
上一版 下一版 
8部门负责人现场办理“1号提案”
市人代会高效运转背后的数字化“大脑”
代表委员热议 让“非遗春节”更有味道
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配度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1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会聚焦
聚焦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8部门负责人现场办理“1号提案”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周尤

  1月20日,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001号提案现场督办会现场。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产业竞争的重要战略制高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发展,其中工业设计企业超过1500家,去年1—10月,软件和信息服务、租赁与商务服务等领域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3%、10.8%。

  1月20日,在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1号提案”现场办理会上,民建市委会、民盟市委会、民进市委会、农工党市委会、九三学社市委会、台盟市委会共同提出《关于大力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直言目前重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标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要求,在产业能级、要素支撑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建议聚焦重点环节、小切口推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号提案”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办理,会同市人力社保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商务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共同办理,8个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提案办理会,并进行现场办理。

  发展瓶颈

  《建议》直面不足,提出4方面短板

  “经过前期大量调研发现,重庆在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主要存在4方面的问题。”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会副主委辛清泉介绍。

  一是“集聚融合”效应不强,产业能级亟须提升。我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呈现小散弱格局,缺少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园区、大平台,知识密集型特色园区数量不足。

  二是“平台支撑”作用不显,科技赋能亟待加力。比如,全市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0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2个,仅占全国的0.5%和2%,尚无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且存在利润、研发“两头在外”现象,电商购物等新兴服务消费大量外流。

  三是“要素保障”强度不够,发展环境仍需优化。主要表现在高端人才引育留用链条不完善,“金融+科技”等复合背景人才不足。全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18个“小切口”领域中,工业设计等大部分领域未纳入统计口径,导致产业发展底数不清,影响政策精准性、有效性。

  四是“内外协同”开放不足,高水平开放尚需拓展。部分行业仍存在市场准入门槛、产业壁垒等隐形限制。川渝产业协同发展集中于中心城区,联合研发、金融创新等领域合作不足。

  集思广益

  针对问题根源,提出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1号提案”围绕4个方面提出建议:

  在抓实经营主体培育,推动产业发展“集聚化”方面,《建议》提出,要强化领军企业培育,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清单,在重点领域做强龙头企业、培育链主企业,引导不同类型服务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升规入限。要依托大型专业市场、物流基地、高校院所,打造具有较大规模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平台、大园区,推动同区域、跨区域集聚区联动发展。要支持引导制造业企业分离和外包服务业务,探索成立服务型制造研究院,开设“两业”融合相关专业和课程,为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提供全过程咨询和服务。

  在夯实平台载体建设,引领产业转型“高端化”方面,《建议》认为,应加快高能级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在渝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平台,组建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重庆实验室。要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区域、行业、企业等类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加速提升产业链价值,要依托服务型制造重点企业和平台,创建面向新兴产业的产业赋能创新中心。

  在提升要素保障水平,实现发展环境“绿色化”方面,《建议》提出,要强化人才支撑,迭代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开设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探索建立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支持优秀人才申报国家级、市级人才称号。要健全产业标准体系,完善各细分行业领域地方标准准则、跨行业服务标准和技术规范,分领域开展标准评估及优化,出台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牵头制定行业标准支持政策。要完善统计监测制度,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及重点领域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核算方案,建立完善服务型制造统计制度。

  在扩大协同开放格局,助力产业跃升“国际化”方面,《建议》认为,要提升市场准入效能,争取新业态新领域准入试点。要提升开放平台合作水平,共引共用领军企业、链主企业,提升双城经济圈产业链上下游供给能力和自给比重。要提升服务贸易能级,优化服务贸易结构,重点培育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新型服务贸易,推动数字服务行业扩大对外开放,培育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

  现场办理

  不回避担责任,8部门谈落实

  “‘1号提案’对我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和指导意义,特别是提出的4个方面具体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要把提案办理作为推动工作的新动力,在工作中吸纳提案建议,在办理提案中完善工作思路。”现场办理会上,“1号提案”主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的相关负责人率先对提案办理情况给予回应。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吸纳“1号提案”的建议,坚持“以人为核心”、坚持就业导向,通过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平台载体打造等,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集聚化、高端化、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水平,增强吸纳青年就业创业能力。

  大力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经营主体培育、人才要素保障、深化对外合作等各环节共同发力。现场办理会上,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就所涉领域进行了答复。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造全社会创新创造生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壮大企业主体、建设集聚区、布局研发平台、促进转化应用、提升开放水平等5个方面发力,加快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市经济信息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做强领军企业、做优产业集聚区、做精“两业”融合,抓实经营主体培育,推动产业发展“集聚化”。同时,将夯实平台载体建设,引领产业转型“高端化”,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产业创新综合体,开展技术攻关,让企业想转、敢转、会转。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素的“加持”。市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国家级人工智能人力资源行业基地申建对接,提升金融领域人才服务能力。同时,系统提升人才要素保障能力,持续扩大产业和人才对外开放,让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创新无限、创业无忧”。

  “近年来,市商务委立足商务领域职能职责,以电子商务、商务会展等细分领域为‘小切口’,务实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电子商务主体平台招引培育力度,务实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持续深化渝港合作,稳步提升服务贸易能级。

  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围绕提案建议将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充分释放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加强国际标准化研究,推动“重庆造”标准国际化。其次是全面优化创新发展生态,加快推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和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三是着力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研究制定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工作指南。四是牵头打造“千亿级检验检测产业集群”,支持龙头机构做精做优,扶持成长型机构做大做强。

  市大数据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配合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市级部门,围绕政策引领、示范带动、优化数据要素生态三个方面,做好应用场景开放、数据要素保障等工作,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壮大物流市场主体,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结合企业核心诉求适时出台培育政策。同时,打造信息互通、开放共享的发展平台,持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贸易生态,把通道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通道、经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