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健 |
|
王志杰 |
|
黎勇 |
|
许宏球(本组图片由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 |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至关重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重庆该如何迎难而上,激发“新”优势,确保新质生产力“创新”“质优”?1月20日下午,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记者会在市人大机关举行,市人大代表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围绕“做大做强制造业,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这一主题,分享产业提“质”升级、破解“障碍”的经验做法,共谋积极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高健:
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发展
近年来,重庆聚焦重点领域、发挥特色优势,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庆组织实施了总投资33亿元的首批11个项目;在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打造方面,已累计布局建设国家级、市级科创基地420多家。
“通过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加快建设金凤、嘉陵江、明月湖等重庆实验室,重庆现已重组形成全国重点实验室10个。”高健介绍。
随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一批具有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动力源也在不断壮大。
一方面,巴南区生物医药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两江新区新能源汽车、重庆高新区集成电路等8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梯次发展格局。
另一方面,重庆抢抓先机布局未来产业。比如,体系化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布局首批6个市级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无人机适飞空域开放程度排名全国第四。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在去年重返“汽车第一城”,传统优势产业蕴含的新质生产力也成为重要推动力量之一。“重庆依托电子、汽车、化工等产业基础,升级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产业集群。汽车产业对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超50%。”高健介绍,下一步,重庆将坚持“政策+基金+生态”协同发力,支持企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正在与央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合作,计划联合设立100亿元基金,重点投向空天信息、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
把支柱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
“我们将紧盯‘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10%’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把支柱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持续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努力形成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动力源。”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透露,今年,我市将通过“三大行动”推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跃上新台阶。
一是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协同跨越”行动,优化长安、赛力斯等集群生态,健全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推动“重庆造”整车上量焕新、扬帆出海,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力争汽车产量达到2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在去年95.3万辆的基础上提升至130万辆。
二是实施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起承转合”行动,大力发展AI手机、AI PC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推进服务器、化合物半导体上量发展,培育先进封装、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领域,服务器产能突破10万台,笔记本电脑单价提高8%以上。
三是实施先进材料“强干繁枝”行动,发展航空航天用合金材料、先进高分子合成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前瞻培育超材料,推动玻璃纤维产能进入全国前三。
“同时,我们将协同推动3大支柱产业、6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提升。”王志杰说,下一步,重庆将加快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创新药产业生态圈,打造全国智慧医疗装备产业高地;促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提质增效;壮大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高端摩托车及智联电动车、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生物制造等“6+3”未来产业,打造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加速集聚18个“新星”产业,建设2个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市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黎勇:
2024年涪陵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700亿元
过去一年,涪陵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7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超70%。今年,涪陵区将力争实现工业产值3000亿元。
凭什么敢定如此高的目标?涪陵在工业发展方面又有着怎样的“独门秘诀”?市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黎勇表示:“我们坚持把工业立区、制造强区作为首位战略,持续做强工业‘主引擎’。”
黎勇介绍,涪陵把产业“聚链成群”作为提升产业韧性和竞争力的关键一招,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构建包含2个千亿、3个5百亿、4个百亿、9个“新星”的“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延链补链强链,做强以聚氨酯、聚酰胺、聚酯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壮大以铝及精深加工、钢铁薄板、铁合金等为代表的金属材料,持续擦亮榨菜、页岩气及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品牌。
2024年,涪陵区材料产业产值1388亿元,占全市比重超1/4,保持全市第一,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20亿元,增长8.1%;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产气超700亿方。
此外,通过突出“梯次培育”,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涪陵还打造了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高新技术、领军、链主、上市和百亿级企业矩阵。
如重庆华峰自2010年扎根涪陵以来,孕育出华峰化工、铝业、新材料等12家公司,建成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和单体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现在正努力建设“千亿重庆华峰”。
不仅如此,该区还突出“四链融合”,把打造科技、数字、金融、人才、绿色低碳融合互促的产业生态作为积蓄新优势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抢抓国家超常规宏观政策和更大力度实施‘两重’‘两新’政策等机遇,锚定到2027年实现工业产值4000亿元、再造一个‘涪陵工业’目标,持续做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努力打造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主力军。”黎勇说。
市人大代表、两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许宏球:
重庆每下线两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两江造”
在重庆两江新区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机械臂不停舞动、物料运输机器人来回穿梭,一辆辆新能源汽车陆续生产下线。“在重庆,每下线两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两江造’。”许宏球说。
始终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2024年,两江新区全域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直管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
“两江新区作为全市汽车、电子等产业的主要聚集地,拥有良好产业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许宏球介绍,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面,两江新区坚持以长安、赛力斯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加速高端化进程。
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两江新区推动新型显示补链成群、集成电路重点突破、智能终端多元发展,涌现出京东方、康宁、奥特斯等一大批行业龙头。
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方面,两江新区大力推进“满天星”行动计划,打造海王星数字文创园等16个特色软件园区,2024年软件信息营收同比增长26%。
除了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提速,两江新区还通过超前谋划布局,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比如,在绿色低碳产业方面,落户了全国首个氢能质量检测中心;智能机器人方面,华数机器人实现了创新机械结构和控制算法的新突破;空天信息产业方面,汇聚了中国星网应用公司、航天时代低空科技公司、航天云际时空信息公司等主体190余家。
“下一步,两江新区除了持续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培育壮大新兴及未来产业外,还将重点打造照母山新兴金融集聚区、卫星互联网及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集聚区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许宏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