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这一经验向全国推广智能座舱让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聪明”涪陵 努力让群众健康有“医”靠、幸福有“保”障
第012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这一经验向全国推广
智能座舱让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聪明”
涪陵 努力让群众健康有“医”靠、幸福有“保”障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1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报深一度
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成效明显
重庆这一经验向全国推广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杨骏

  前不久,商务部召开了关于全国内外贸一体化工作试点推进会,明确2025年将是全国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收官之年”。这意味着,此前试点的包括重庆在内的9个地区的经验做法,将在全国推广。

  何为内外贸一体化?简单来说,即因内外贸目标市场不一样,企业在产品设计、产线规划、标准制定等方面也会各有侧重,导致了内贸和外贸之间存在一定的“壁垒”。2023年,商务部启动了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包括重庆在内的9个地区先行先试,目的就是让内外贸企业能够“无缝衔接”。

  重庆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上有何成效,其经验凭啥向全国推广?来看记者的调查。

  立足市场紧盯标准

  助力企业“出口转内销”

  重庆润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通控股),主营发电机、户外动力设备、摩托车、汽车零配件,其发电机、户外动力类产品九成以上销往国外。

  从2021年开始,润通控股试图扩大国内市场。一方面,国内无人机、农业机械、园林机械等产品开始普及,户外动力设备需求激增;另一方面,露营经济的兴起,让家用小型发电机成为热销品。

  但想在国内市场迅速站稳脚跟绝非易事。润通控股综合管理经理张楠说,公司“出口转内销”,当时主要面临两个问题:市场开拓与标准转换。

  润通控股以前主攻国外,国内客户接洽不多,如今想从那些深耕国内市场已久的对手口中抢下“蛋糕”,困难重重。而在标准方面,以前润通控股的产品都是按照国外标准来制定的,如今想做国内市场,以前的标准很多就不再适用了。

  这个问题并非一家企业存在。以渝中区为例,该区有不少生产小家电产品的企业,这些企业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国外市场,产品是针对国外消费者来研发的,产线也是按照国外标准来搭建的。这些企业想“出口转内销”,就要面临产品出口和内销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认证、监管还需要国内进一步认可等问题。

  “标准的衔接统一,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市商务委外贸促进处副处长赵蕾介绍,为了让更多企业便捷实现“出口转内销”,成为试点后,重庆就开始组织本地企业,开展国际先进标准对标达标活动,推动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目前,全市累计组织295家企业自我声明对标结果492个,发布对标方案31个。

  “针对企业因为标准改变而调整产线的,重庆也会在核实认定后,给予一定的支持,帮助其技术改造。”赵蕾说,重庆还通过展会等方式,为企业搭建平台,让其找到更多客户,拓展国内市场。

  “市商务委去年带我们去参加了一场全国的农业机械展会,现场我们就找到了几个客户,最后拿到了上千万元的订单。”张楠透露,正是在各市级部门的助力下,2024年润通控股的国内销售额占比扩大到20%左右。

  提供国际市场渠道

  让更多重庆产品走出国门

  与“外转内”情况相似,内贸企业想开拓国际市场,首先要面对的也是“标准”,更麻烦的是,他们需要同时对接多个标准。每一个国家、地区的标准都可能不同,因此,让内贸企业熟知不同的标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便成为他们的产品“走出去”的关键。

  重庆农产品出口,便是一个典型。重庆耕田而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农产品销售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一直在推动重庆农产品出口。该公司总经理王晨宇坦言,国外的准入标准不一样,仅靠企业网上查,是无法获取准确信息的。

  “比如我们都知道农产品进入欧洲的标准很高,但具体是怎样的,我们不知道。”王晨宇说,这需要通过海关、商务委等职能部门提供信息渠道。

  对此,重庆给出了针对性举措。赵蕾介绍,重庆针对RCEP成员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梳理了覆盖国内出口要求和通关程序、国外准入要求和通关程序的贸易全链条指南,丰富企业的出口政策“工具箱”。

  重庆相关职能部门还会按照“一企一策略”等方式,直接对其提供出口“定制化”服务。

  “我们之前一直想做自营出口,但不知道怎么做。”重庆橙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鲁标说,得知其困难后,重庆海关所属万州海关、忠县商务委等部门上门为其谋划出口方案,包括指导其建立相关出口标准的厂房等。

  鲁标介绍,今年他们公司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20亿元、按照国外标准设计建设的柑橘分选包装及配套产业项目将建成投用。届时,公司也将首次实现包括柑橘原果、橙汁加工品等一系列产品的自营出口。

  除了“信息渠道”外,内贸企业想做外贸,还需要国外的“市场渠道”,这仅靠企业自身是难以获取的。以巫山脆李首次出口为例,其目的地为新加坡,客户对象就是在市商务委(市中新局)以及渝贸通科技公司的帮助下对接的。

  赵蕾介绍,按照内外贸一体化的要求,重庆搭建一众平台,为企业提供出海渠道,推动更多重庆产品走出国门。比如,重庆发挥大足龙水五金市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优势,让更多生产五金、汽摩、农机等产品的小微企业加速出海。去年前三季度,该市场累计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13.56亿元,位列同批次8个市场首位。

  再如,通过“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去年重庆组织了近300个贸易团组,对接专业采购商超6万名,开拓传统市场数量、新兴市场数量分别同比增长134%、155%。“渝贸全球”在新加坡、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策划实施重点展会10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订单近20亿元。

  依托“示范”探索创新

  重庆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成效初显

  去年12月,首届重庆缅甸珍珠推介会暨国际采洽会在渝中区举行。大会期间,解放碑商圈保税展示了7万颗缅甸珍珠,吸引百余家珠宝贸易商参与竞价采购。

  本次采洽会打通了保税展示、保税物流、保税贸易多个环节,推动形成西部国际珠宝保税贸易首展、跨省保税物流衔接首例、保税贸易快速清关首单等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这是渝中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方面的创新举措。”赵蕾说,渝中区是重庆评审认定的“市级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创新了“汇保通”汇率避险新模式、“保税+暂时进出境”等举措,对重庆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贡献明显。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地区享受到内外贸一体化的便利,我市评审认定了3个市级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区、9个改革试点基地和52个“排头兵”企业。依托这些“模范生”,重庆探索创新了不少内外贸一体化的经验模式和典型案例。

  比如,璧山区近年来发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了弗迪电池、中车恒通、青山工业等一批龙头企业,相关规上工业产值突破600亿元。该区通过内外贸一体化,为相关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023年,璧山区的汽车产业进出口额约44.57亿元,占全区进出口额62.8%。该案例入选全国十大典型案例。

  赵蕾介绍,目前,重庆在内外贸一体化方面已有明显成效。比如工作机制上,重庆建立了由商务部门牵头,市场监管、海关等15个部门参与的市级工作机制。再如在产业集群上,形成了巴南二手车、丰都牛肉、潼南柠檬等各具特色的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

  据介绍,重庆接下来会进一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助力企业在两个市场顺畅切换,包括推动“外贸优品”进电商平台、进商场超市、进商圈步行街、进工厂折扣店、进商品交易市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