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系统观念以“三个聚焦”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要处理好“四对关系”
第021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系统观念
以“三个聚焦”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要处理好“四对关系”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三个聚焦”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彭亚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为进一步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文旅融合是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方式。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刻把握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实践要求,聚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着力增强旅游吸引力、激发文化生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切实推动文化和旅游实现高质量深度融合发展。

  聚焦以文塑旅,增强旅游吸引力。“以文塑旅”的关键是要找准文化与旅游的契合点,以文化内容供给、营销品牌、服务品质提升旅游的内涵品位。一是优化文化资源供给。要适应人们高层次旅游消费需求,深度开发地域性、特色化文化资源,优化文化资源供给,将文化资源创造性地融入旅游产业,充分呈现旅游产业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优化旅游文化体验,实现文化内容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旅游产业吸引力。二是形塑文化营销品牌。独特的文化品牌和持续的品牌效应是旅游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要深挖历史文化资源,聚合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注重文旅设计和品牌价值,结合现代传媒和技术手段,打造个性化文旅品牌,强化品牌营销策略,提升文旅品牌知名度,增强品牌影响力和消费吸引力。三是提升文化服务品质。要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文旅服务的需求,坚持用户中心思维,开发差异性、个性化的文化体验项目,打造一站式、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场景,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提升文化服务品质。

  聚焦以旅彰文,激发文化生命力。“以旅彰文”的关键是要找准旅游与文化的联结点,以多元化的旅游新业态促进文化消费。一是强化科技赋能。近年来,科技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元宇宙、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以情景化、沉浸式、个性化体验多维度呈现文化魅力,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大力培育文旅产业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激活文化生命力。二是盘活文化资源。只有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才能让文旅产业“火”起来。要聚焦保护、开发、转化等关键环节,充分挖掘和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资源集群,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注重以保护为前提,避免过度商业化,保持文化的本真性与特色化,展现其内在意蕴和时代价值,使其为旅游产业增光添彩。以开发为重点,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将其创造性地融入旅游产业,增强游客文化体验,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以转化为方向,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让文化资源释放产业动力。三是打造文艺精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遵循“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质量标准,提升文艺创作的社会化、组织化、信息化程度,增强文艺原创能力,打造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独特的文艺精品,以高水平的文艺创作推动高效益的文旅创建,提高文化影响力。

  聚焦文旅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文旅融合”的关键是要找准文化与旅游的赋能点,通过业态融合、资源融汇、价值融创,实现文旅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双向赋能。一是业态融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要着眼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二是资源融汇。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表演等,而旅游资源则涉及景区、住宿、交通等,要深度融汇两类资源,夯实文旅产业链的基础。优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在内容上推动各类文创产品开发、推出各项创意主题,在基础设施上加强景区运营、旅游交通、酒店餐饮等多个环节的整体部署和协同合作。有效整合文化与旅游的各类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文旅产业整体效能。三是价值融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贯要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要找准两大产业、两种资源的交汇点,以融合共创的思维,不断开辟新赛道、培育新业态、塑造新动能,有效实现产业互补、资源互通、价值共生,以文化动能提升旅游产值,以旅游生态彰显文化效益。

  (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本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3NDYB156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