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超大城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积极出海从容引才办好国际教育以数智化改革深化超大城市“大综合一体化”创新治理
第011版:思想周刊·策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奋力开创超大城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以积极出海从容引才办好国际教育
以数智化改革深化超大城市“大综合一体化”创新治理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策谏言

以积极出海从容引才办好国际教育

林少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重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教育方面的开放合作也成为全市教育大会上“数读成绩单”的亮眼之笔。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必不可缺。要协同推动教育出海与国际引才,积极从容投身科技发展与教育治理的全球浪潮,增添中国身影、展现中国力量、发出中国声音。

  积极开展教育出海。《中国现代化教育2035》提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正式打响教育出海的发令枪。一方面,要鼓励多主体参与,拓展出海形式、丰富输出内容,锚定“出得了海,上得了岸,扎得了根”的目标,从根本上塑造中国对外教育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在政府委托之外,挖掘一批合资质、有实力的出海主体,引导国内公办教育单位创造机会主动出海,激励国内民办教育集团抓住投资并购机遇,增强海外企业或社团参与合资筹建信心,推动教育信息产业的线上出海。另一方面,要增强教育出海的可持续性,丰富教育供给。教育是连接知识与人才的桥梁,更是人力激发生产力的催化剂,教育出海的成效有赖于持久性。要广泛调研,考察当地的华文教育力量,了解当地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教育消费偏好;要创新试点,探索走出国门开办教育的新模式,推广长期、稳定、可持续运作的项目经验;要平衡统筹,兼顾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带动文教理念、科研合作、教育信息化产业一并出海,形成倍增效应。

  从容对待国际引才。要深刻理解国际教育在“引进来”上的独特意义,把握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基于教育的先导性,发挥国际教育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方面的应有作用,赋能人才队伍建设与国际交流合作。一方面,要坚定引入各层次科研、管理的国际人才。接收来华留学的可塑之才,提高国际教育办学水平,完善趋同化教学管理;回拢有志报国的复合人才,发挥赴境外留学人员的外联作用,对接国际资源,转化域外经验;留住科研管理的中坚之才,营造国际人才来华发展的友好环境,破除人才评价、流动、管理体制机制障碍。另一方面,要甄别运用国外模式、平台等资源。走好人才自主培养的必由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搭建双向互利的国际教育合作平台,真正实现资源互补共享;守住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各类国际教育办学主体要结合实际与自身特色,合理选择合作对象与办学模式,以高质量国际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国际引才,推进中外教育资源整合,科技软硬要件齐备的系统工程。

  做好教育出海与国际引才的闭环衔接。中国的国际教育事业要“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在“外培内引”上快走一步,以精准引才化解出海难题;在“反客为主”上力求双赢,从教育出海中开拓引才之源。一方面,教育出海是“走出去”战略的缩影。于境外开展办学活动与布局教育产业,在谋求合作道路上难免直面逆全球化,要持续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尊重当地文化风俗与法律法规,健全风险评估防范机制。对于教育出海落地的本土融合问题,既要培养当地中文教师与管理人员,又要因需引入境外教育机构与教培行业从业人员,加强出海主体紧缺人才的专门培训与对外输送。另一方面,国际引才是“引进来”工作的底盘。借助教育出海,打破信息茧房,捕捉市场教育科研最新资讯与前沿动态,抢占发展先机;利用数字平台的技术优势,秉持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心态,精确匹配国内对国际人才与科教资源的需求。要积极与国外开展先进教育模式的互学互鉴,贡献融合中国智慧的共性方案,在国际教育的全球竞赛中争当“人有我新,人有我优”的领跑者。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