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文学经典 红岩浩气长存在重庆幸会叶嘉莹又闻橘香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空山系列
第004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致敬文学经典 红岩浩气长存
在重庆幸会叶嘉莹
又闻橘香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空山系列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闻橘香

唐利春

  午后,阳光温馨恬静,经过楼下那个小市场,发现一溜儿的水果摊上竟摆着一片红得耀眼的柑橘。陡然间,对长眠橘园的外婆的思念带着柑橘的清香再一次扑面而来。

  外婆生前对橘子的喜爱超过其他任何一种水果。她说橘同吉是谐音,所以这种看似普通的水果其实是一种代表吉祥祝福的信物。

  退休后,外婆和两个表哥一道将老屋背后的一片荒林种满了橘树。从此,外婆就像一名称职的园丁,将一片心血倾注在了橘园里。或在树下除草施肥,或在树上整枝啥的。而整枝时,我和外公便在树下清扫战场,把那些剪下来的枝叶堆起来再担回家晒干后当柴火烧饭。

  外婆是温和绵长的人,不久橘园里又多出了许多菊花,大大的一垄。夏天橘树花开,香漫四野。金秋季节,在层层绿树缀满红果的黄昏里,外婆时常牵着我的手在纵横的阡陌间徜徉,大嚼香甜的橘子,饱览千姿百态菊花开放。

  外婆本就是一位在教育园地耕耘了30多年的老园丁。她早年毕业于女子师专,写得一手好字。动荡年代,她随外公从县城回到了人烟稀少、交通闭塞的农村老家,从此开始了在乡村小学30年的教学生涯。

  那时候,她白天教1—4年级的复式班,晚上则点着火把,奔走在夜晚的田间小路上,为一个个夜校的农民上识字课。

  所以,我常会听见许多比她年龄大许多的乡村老大爷、老大妈们恭恭敬敬地称外婆老师,然后动情地向我讲述当年那个扎着两条小辫子、一笑两个酒窝的小个子老师是怎样轻言细语、细心耐烦地一笔一划教会他们写下自己的名字,让目不识丁的他们走进识文断字的天地。

  还记得那个艳阳的中午,她教过的10多个学生提着数袋鲜甜的橘子,相约来看望病重的外婆。这些20多年前的小学生,如今有的当了教授,有的在本地,有的在外省,却依然如小学生一般叽叽喳喳地围在外婆的床前,回忆着当年外婆如何带他们上山采桐子果去卖,用卖得的钱购买学习用具;如何组织他们去给孤寡老人和“五保户”收秋,为大队摘橘子、刨谷根;他们说外婆每学期都义务给学生理发,经常要为学生垫学费……他们用手仔细地为外婆梳理额前散开的头发,然后抢着剥开橘子,细细撕去筋络,一瓣一瓣送到外婆的嘴里。

  外婆常说,橘子皮的清香是最好闻的味道。曾几何时,橘子酸酸甜甜的香气就开始熟悉而温馨。

  记得有一次,我忽然发了高烧,第二天沉沉醒来时,烧已退去,恍恍惚惚还记得淡淡的橘香。看到床头的橘子皮,才知道外婆夜里一直守在床头不停地剥橘子瓣喂我。

  印象中的外婆是个善良博爱的人,村里东邻西舍谁家有什么事,她总是主动尽心;婶子大娘们有什么想不明白看不惯的事情找她唠嗑,她总是轻言细语地讲道理、诉心声,想法让她们破涕而笑。

  外婆还是个乐观幽默的人,即使是重病住院,被病痛折磨难耐的时候,也从不见她发脾气、骂孩子,而是不忘给医生和家人开开玩笑,用文绉绉的话语,把大伙儿逗得直乐,根本不像是病入膏肓的样子。

  外婆的橘子似乎永远也吃不完,即使我暑假到她家,她也能变戏法似的从柜子里、抽屉里掏出一两个或干瘪或新鲜的橘子来。

  她走的那一天,一抹橘黄色的晚霞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散落在她的身上,是那样的凄美。

  当舅舅替外婆整理遗物时,感觉到枕头底下的坚硬,掀开一看,一个又大又红又圆的橘子赫然在目。那个橘子我们谁都没有吃,它被放置于外婆的棺木里,与外婆一起入橘园永眠。

  又是橘子成熟季,我仿佛看见外婆正站在一棵挂满了累累果实的橘树旁边,笑容如枝头一个个结满喜气的小红灯笼。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