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金融行业的业态发生重大变化,作为高职层次的金融人才培养改革亦势在必行。
据了解,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等方面,还不能完全及时跟上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难以满足金融业务革新催生的人才培养新要求。
一些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主要以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训为主、以专任教师讲解或指导为主,较难结合真实业务开展教学。
而金融业严监管的特性,使部分传统金融机构与高职院校合作程度不深,能提供给高职院校的资源比较有限,如果高职院校自身跨界融合型教师缺乏,就会导致金融机构的新技术、新设备、新业务难以导入成为教学资源,制约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效果。
新形势下,金融行业适合高职层次人才的职业岗位主要集中在营销类、客户服务类、金融数据处理类和风控类,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大致有三类:金融营销能力、金融客户服务能力、金融科技应用能力。高职“金融+”即在培养学生金融专业知识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特质,加入金融营销能力、金融客户服务能力、金融科技应用能力的分类培养。
产教科融动
构建“三链对接”课程体系
产业、教育、科技融合互动,教学内容要与金融业务操作深度融合、要与金融法规深度融合、要与金融职业标准深度融合、要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上,要三链对接。
教育链对接产业链,课程逻辑四阶递进。课程体系按照“起步—融合—应用—创新”逻辑,分四阶段设立不同的培养目标与标准,构建“基础+方向+实作+拓展”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实现“金融+”复合人才的培养。
教育链对接科技链,课程实施“四新渗透”。将金融行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融入到课程中。根据金融科技发展状况开发课程、数字化改造一些必要的传统课程,“四新”带动课堂教学;参与金融科技项目,“四新”带动科学研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金融科技类技能竞赛,“四新”带动技能竞技;开展“新金融”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等活动,“四新”带动公益实践。
赛创服驱动
实施“三融合一”的教学方式
课赛融通。开展全员参与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月,并将竞赛成绩纳入到对应的专业课程考核中;融合大赛与岗位需求,开发数字金融业务等竞赛专项限选课程,满足实操和竞赛的共同需要。
专创融合。建立创业导师团队,开发金融创新创业类课程,编写相应的教材;成立金融理财类社团,定期举办“金融科技创客沙龙”等活动,培育创新创业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育服融汇。将职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结合,以产业学院、学院金融社团等为载体,每年开展金融反诈宣传、金融知识普及、金融职业启蒙等活动。
校行企联动
构建“三元聚力”育人平台
引企入校,建立数智金融产业学院、校企共同育人。根据企业需要组建学徒制班或订单班,将企业文化、企业业务搬进校园,实施特色人才培养,实现学生毕业即能对口就业的培养模式。
校行共建金融文化培训教育基地。与行业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合作共建清廉金融文化培训教育基地、投资者教育基地等,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校行企联合共建人才培养联盟。与其他高校、企业联合组建创新金融人才培养联盟,定期召开人才培养研讨会,提高高职金融人才培养的精准度。
金融新业态的发展变化,高职金融专业建设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如何创新高职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尚有待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部门、行业企业协同努力。
李勋华 刘松鹤 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