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沙坪坝区土湾街道,骑手与中外青少年一起看望老人。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
友好的城市,会善待工作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友好的社会氛围,是一个城市的隐形财富。近日,重庆首次提出加快构建新就业群体全民友好型社会,向全社会传递一个清晰信号:重庆,是新就业群体值得奔赴的家。
友好首在和气,和气可抵万金。如今我们的社会,虽然整体上是友好向上的,但在个别领域、少数人群中,也存在着一些戾气滋生的现象。重庆明确提出构建新就业群体全民友好型社会,就是主动在社会工作层面自我革新,探索人与人、人与城市之间的更多可能。“友好型社会”这个概念,说起来大,落点却很具体。从今天报道中的外卖骑手、快递员身上,人们能看到新就业群体全民友好型社会应有的样子。
进门难、停车难,休息难、充电难,融入难、保障难……骑手们面临的一系列难题,重庆看在眼里并积极想方设法解决。从简化出入登记到设置“骑手食堂”,从打造“暖新商户”到建设“骑手友好医院”,从各区县自发呵护新就业群体,到多部门印发《重庆市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十五条措施》,一系列专门面向新就业群体的友好举措接连出招、加速落地。
友好,让社会更美好。场景友好、人际友好、治理友好、未来友好……制度的善意,正通过一项项举措释放出来。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奋进有为的就业生态,会惠及打拼在重庆的每一位骑手。一座城与一群人的双向奔赴,将呈现出更多友爱的画面、暖心的细节、感人的情节,写下友好重庆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