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反映,一年多来,厦门市思明区前埔图书馆长期有“流浪汉”出现,卫生情况堪忧。当地调查后发现,所谓“流浪汉”也是一名读者,经常在固定时间来到前埔分馆,虽形象稍显邋遢,但没有影响其他读者阅读的行为。
对此,当地态度鲜明——“每一位公民都有进图书馆阅读的权利,我们不能拒绝他入馆”。
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不是真的流浪汉,图书馆都会尽量给每个读者留有一席之地。这是一家图书馆作为文化类公共场所的人文关怀,也是一座城市向所有人平等释放善意的温情选择。
这件事,实在让人五味杂陈。透过它,能看到一个身有缺陷的人,定时走进图书馆读书,用阅读来“疗伤”;能看到一些相对弱势的群体,因自身的不便或难处,时而走得“举步维艰”;还能看到一类秉持公心的城市管理者,在面对各方不同需求时,尽力保障所有人的权益。
在这一争议中,其实没有谁对谁错,包括那位网友。相关报道显示,该网友早先就向工作人员反映过情况,但后者当时称“没法处理”。想来这名网友不是想“赶走”谁,只是不想自己的阅读体验受影响。一个通过合理合规渠道表达诉求的人,不该受到他人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批判。
目前,事情已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工作人员就仪容仪表、举止行为等对该读者进行劝说,读者欣然接受,其再次进馆时,已更衣、理发。此外,当地社区、民政等部门,也表示愿随时为有障碍人士提供帮助。
厦门的这件事,让人联想到重庆的“背篓专线”。3月,有网友反映,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有许多菜农携背篓乘车,认为这影响了他人乘车及车厢卫生。那时,重庆轨道交通方面的答复是:只要行为和物品合规,就不会干涉。
如今的“背篓专线”,已经成为重庆城市精神的一张“流动名片”。这种精神,是有容乃大、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个努力生活的平凡个体温柔以待,是以一座城的力量推动更多人往上走、往前走。
“流浪汉”进图书馆读书的权利被保障、被呵护,就像“背篓”能够与“公文包”共同乘车一样。翻书的手干净就好,乘车的人守规就好,城市的形象不止在于林立的高楼,更在于其中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包容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