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实践育人作为一项系统性的育人工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同步推进课程建设、载体拓展和平台建设,构建同向同行的实践育人共同体。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树立实践育人的“新理念”。一是锚定人才培养目标,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紧扣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独特性,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立足制造业发展的使命,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环节、全方位、全过程。二是把脉当代青年需求,激发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活力。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为目标,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要,提升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注重引导学生自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尊重学生的创新创造和实践追求,真正实现人人有技能、人人有发展。三是紧扣“理论+实践”两个抓手,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破除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发挥职业教育的专业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推动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衔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构建实践育人的“新内容”。一是思想铸魂。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为主线,引领学生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聚焦社会热点问题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引领学生“学马”“信马”“用马”;领略新时代的伟大变革,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动学生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认识新时代新要求。二是情怀立志。以近代中国的艰辛历史为主线,让学生认识到国安才能民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以人民与国家的血肉相连为中心,凸显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担当时代使命。三是精神砺行。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为主线,展现求真务实的精神力量,激发学生艰苦奋斗;结合大国工匠的典型事例,展现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引领学生追求卓越;围绕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关键性作用,凸显创新创造的精神品格,教育学生敢为人先。四是修养正风。强调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培育有理想的青年;围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培育有道德的青年;紧扣文化自信,培育有文化的青年;聚焦底线思维,培育有纪律的青年。
打造实践育人的“新课堂”。一是以物网融通为宗旨构建混合式课堂。通过实践基地结构化建设、校本实践教学环境系统化建设、实习实训实验产业化建设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课堂;推动数字技术有机融入,围绕体验式数字场景、多源异构数字资源、数据导向数字评估,进一步打造全科思政的教学范式。二是以历史叙事为线索搭建故事型课堂。以情景打造为核心,围绕不同历史时期创设教学情景,助力学生身临其境;以情感激发为关键,挖掘英雄模范及历史符号建构教学情节,促使学生感同身受;以问题为导向,紧扣社会热点难点,结合历史经验、历史成就,引导学生抽丝剥茧。三是以学生参与为核心打造交互式课堂。开展沉浸式教学,以演绎形式增强代入感,带动学生体悟伟大成就;深化翻转课堂式教学,以创新形式强化参与感,以学生为主角讲学生心中的马克思主义;开展体验式教学,以职业模拟形式增强现实感,促使学生践行行业理念。四是以持续调试为目标建立评价型课堂。以多元评价为关键,引入“师生家企社”多元主体,以榜单形式实现多视角评价;以精准评价为目标,引入全要点弹幕评论、点赞、纠错机制,提升课堂的互促性;以长链条评价为特色,引入共享笔记模式,发掘认知差异,反向助推精准思政。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项目:JD2024Z00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