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11月4日,本报在“这些年,乡村如何上‘新’”专栏中,重磅推出了9篇报道,从经营制度、文体娱乐、育种技术等9个方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三农”领域取得的巨大变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累计点击量超100万人次。11月4日,记者采访了部分读者,请他们谈谈对这组报道的看法和感受,并提出宝贵建议。
“这组报道客观真实地展现了重庆‘三农’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让人倍感振奋。同时,为全市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绘就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新图景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提供了方法。”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贵忠说,系列报道从农村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重大主题着眼,全方位展现了当前我市乡村振兴取得的重大成就,里面蕴含的工作方法和经验,给人深思和启发。
重庆社科院《改革》杂志社副总编辑、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忠兵从两个方面肯定了系列报道:一是聚焦我市农业农村农民各方面的难题、短板,通过讲故事、讲方法,主题鲜明,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思考性;二是在呈现形式上,既有当事人的自述或对话,又有客观事实描述,既有统计数据总结分析,也有记者的感想思考,报道内容丰满、充实,催人奋进,是一份珍贵的重庆“三农”发展历史佐证资料。
“9篇报道各有侧重和亮点,其中谭家三代人的职业变迁,让我感同身受。”作为一名“田保姆”,梁平区碧山镇龙桥村党支部书记、田中秧合作社理事长蒋丽英说,年轻人从“龙门”回到“农门”,这看似一种新职业选择,背后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我们将培育更多有志青年成为‘新农人’,让他们扎根乡村,大展才华。”
看了《新老支书的“接力赛”》报道后,巴南区安澜镇平滩村八社湾草房院落院落长徐华明感触很深。他认为,报道中提炼的经验和方法值得总结。一方面,村支书需要不断“充电”学习,提升本领;另一方面,也要立足当下工作,尽职尽责办好民生实事。
“看了潼南全链条发展蔬菜产业的典型做法后,我们持续开发新产品有了新的思路。”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鑫表示,公司将借鉴潼南打造蔬菜全产业链的经验,加强科企联合,重点攻克精深加工领域关键技术,同时计划与江南大学食品科学研究院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打造“爆款”拳头产品,推动荣昌猪由重庆市场领先品牌向全国一流品牌迈进。
城口县农业农村委主任高仁茂说,城口将借鉴长寿南中村的改革经验做法,坚持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重点,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组建村级、乡镇级、区县级、跨行政区域的强村公司,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力争全县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让广大山区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