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的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先导力量。实现未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建立投入增长机制,着力解决“谁来投”“往哪投”“怎么投”“不愿投”等问题,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释放发展新动能。
以多元投资壮大未来产业投入主体。一是发挥好政府“引导者”和“护航人”的作用。《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加大对未来产业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支持力度。要建立健全政府科技研发资金、政府产业引导资金与市场化投资基金联动机制,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二是加大金融机构对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创新与未来产业特征相匹配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探索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投贷保联动等新模式,主动做好未来产业资金接续服务。三是鼓励民间投资支持未来产业发展。民间投资是社会投资的主力军。在政府层面,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或合资共设、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激发民间资本参与未来产业和补短板项目的积极性。在金融机构层面,通过提供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让民间投资“有门可进”。
以科技创新聚焦未来产业投入方向。一是加大高成长未来产业的投入。重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优先发展空天信息、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氢能核能及新型储能、人工智能、低空经济6个高成长未来产业,为市场提供了投资指南。要引导科技型领军企业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充分利用基金聚集资本、决策灵活、分散风险的特征与优势有序开展基金投资业务。二是加大高潜力未来产业的投入。《行动计划》强调,探索发展脑机接口及脑科学、光子与量子技术、沉浸技术3个高潜力未来产业。要用好财政资金和市场项目“指挥棒”,加大政府和社会对高潜力未来产业的科技研发经费支持,利用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行业科技领军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鼓励产业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长期耐心资本投“潜力”、投“未来”。三是加大创新成果转化投入。未来产业本质是科技成果产业化,未来产业的不断涌现依靠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转化。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要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长期投入,持续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全链条转化。
以科学统筹提升未来产业投入效能。一是注重统筹优化。统筹优化未来产业布局,聚焦关键技术和细分赛道,紧密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构筑竞争新优势。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在多元应用场景上的优势,不断培育吸引投入的新增长点。二是注重分层分类。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吸引更多市场化基金集聚,建立完善各类基金联动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对未来产业增长点给予专项支持,针对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发展未来产业的专项经费支持,面向不同层级的研发机构给予未来产业专项科研项目支持。三是注重抢位错位。在产业加速演进中,不仅要积极抢位“投早”,更要立足实际错位投入,走好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因地制宜绘制未来产业布局地图,实施优质企业主体培育行动,完善未来产业“白名单”制度,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以优化环境强化未来产业投入保障。一是在政策引导方面努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规范和引导社会资本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面对发展新形势、新特点,要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通过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未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在投资环境方面发力。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地区经济发展软实力和竞争力的综合反映。要完善促进市场规范发展的基础制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重点领域投入,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三是在机制创新方面用力。基于未来产业发展的特点,持续优化未来产业相关投资基金运作和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精准识别机制等。着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联动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以“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服务模式支持未来产业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3SKGH14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