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高地加快推动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把户外运动打造成为全民健身的优势产业积极探索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第016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高地
加快推动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把户外运动打造成为全民健身的优势产业
积极探索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1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策建议

把户外运动打造成为全民健身的优势产业

窦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户外运动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户外运动对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休闲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特色引领,打造户外运动品牌。一是构建户外运动体系。依托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大足石刻景区、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长寿湖露营基地等景区项目,围绕低空飞行、漂流、探险、登山、攀岩、射击、徒步、露营等运动,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教育培训、体育康养、体育旅游等,举办适宜山地开展的体育赛事,打造山地户外运动产品供给体系。二是赋能旅游景区转型升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户外运动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景区+户外露营”“景区+生态徒步”“景区+攀岩运动”等模式,拉长产业链条,丰富旅游业态,推动景区从“观赏游”向“体验游”“沉浸游”转型。三是坚持差异化联动发展。根据各区县资源禀赋,以户外运动参与者需求为导向,有效整合各部门资源,延长拓宽“体育+旅游+特色农业+文化+生态”的产业链,实现供给的精准化、个性化和高效化,构建“一区(县)一品”、差异化联动发展的户外运动产业格局。如主城都市区要因地制宜开展马拉松、徒步、垂钓、露营等项目,打造户外运动休闲区;渝东南武陵山区要发展山地越野、登山、攀岩、洞穴探险、滑翔伞、冰雪、漂流等具有区域特色的项目,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运动引领区。

  完善政策机制,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完善户外运动的基础设施。政府可根据客源市场规模针对性建设徒步健身步道、露营基地、户外运动公园等,构建立体多元徒步户外场地设施体系。行业协会应从户外服务、户外设施、户外管理等多个维度推动建立行业标准,引导户外企业规范发展,推动形成户外企业共同遵守的规则、制度和质量要求。企业应加快户外产品创新和供给,形成健康的户外市场竞争氛围。二是建立政策扶持机制。对招商引资进来的专业项目落户,在项目招商、用地、规划、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对成功打造成为国家级、市级活动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举办户外运动或节庆活动且达到一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组织给予资金支持等。三是建立投融资机制和人才培育机制。设立户外运动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示范项目发展,放宽户外运动、体育旅游融资审批,扩大信贷投放规模。设立户外运动人才扶持奖励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培育、推广机制,助力高层次、有潜力、有成绩的户外运动人才成长。

  推动文旅融合,加强营销宣传。一是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发展红色文旅产业,推进红色文旅产业跨区域合作,搭建信息共享、资源共建、技术交流、互惠互利的跨区域红色文旅产业链。二是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要继续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美丽重庆、风光户外为特色,以产业融合为路径,推动景区核心产品由“传统观光”向“自然户外”转型,旅游方式由“走马观花”向“深度体验”转型,生态环保由“被动推进”向“主动推进”转型,经济收益由“门票经济”向“互动经济”转型,构建“生态为本、观光立基、户外引领、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支持在部分有条件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内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开展户外运动先行试点项目。三是借助全媒体矩阵提升影响力。整合全市媒体资源、户外运动宣传平台,依托举办国内、国际体旅节庆活动或体育赛事,带动各类户外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体育品牌走出重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中共武隆区委党校)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