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们农民也能当咖啡师,在这里上班一个月收入四五千,比原来干农活翻了一倍。”10月中旬,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村民冉光芳在工作的图书馆咖啡室高兴地告诉记者。
自从荆竹村2022年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后,村里兴办的市集已经带动上百名原住村民就业创业。冉光芳说:“来耍的游客越来越多,大家感觉日子更有奔头了!”
从曾经偏远落后的小山村“逆袭”成文旅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荆竹村的惊艳蝶变,离不开武隆区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联手履职、建言献策。
各方献智加速荆竹村“出圈”
“荆竹村需要找到自己的第一和唯一,建议从打造荆竹符号着力,挖掘文化元素,建立非遗展示与文创集聚区,创设场景进行现场展示和体验,使其更有辨识度。”
“建议政府牵头构架平台,成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合资合股公司,发挥各自的主体优势,加快武隆‘国际村’项目化建设。”
“应开发多样化的文旅产品,特别是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进一步丰富旅游文化,促进文旅融合。”
……
在武隆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如何让位于“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带、紧邻仙女山、天生三桥景区及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荆竹村加速“出圈”,政协委员们踊跃发言,积极献策。
武隆区政协还充分发挥桥梁作用,联合各民主党派深入基层调研。今年7月底,在区政协牵线搭桥下,九三学社重庆市委会率专家赴武隆区开展乡村振兴产业帮扶调研。调研组围绕发展农业产业、户外运动产业相关环节,先后深入荆竹村、沧沟乡青杠村等地考察,详细了解土壤、气候、交通条件以及当地相关产业基础、配套政策等,并召开座谈会。在座谈会上,调研组就村庄整体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意见建议。
如今的荆竹村,充分挖掘特色乡村文化,以现代创意活化传统乡愁,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以“田园+乐园+庄园”发展模式,打造避暑康养、主题民宿、户外运动等融合项目,建成了4A级乡村旅游特色景区,年吸引游客约50万人次。
荆竹村党支部书记谌菊透露,全村已有一半以上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人均收入较之前提高了至少一倍。
联手聚力擦亮特色品牌
今年6月,武隆区委、区政府决定进一步打造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品牌,提升影响力、发挥带动性,惠及更多群众。为此,区政协联合各民主党派,协调组织专家建言献策,为建设“最佳旅游乡村”提供智力支持。
如民盟武隆区总支邀请民盟重庆市委会企业家联谊会实地考察调研,围绕利用优质生态资源等6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农工党武隆区支部联系企业到荆竹村现场考察,开展招商引资推介会;九三学社武隆区基层委员会邀请九三学社重庆市委会10名专家围绕荆竹村农业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调研,专家们承诺为荆竹村编制《荆竹村农业产业发展咨询报告》,并为农业传统产业转型免费提供5年的土壤检测……
“感谢八方而来的‘金点子’,我们会努力将其转化为发展‘金钥匙’。”仙女山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解勇表示。
发挥人才集聚优势助推乡村振兴
为发挥科技人才集聚优势,更加广泛助力武隆乡村振兴,武隆区政协联合各民主党派设立了仙女山荆竹归原委员工作室,通过制定规划发展方案,引进旅游企业等方式,帮助荆竹村发展旅游产业。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会在武隆沧沟乡青杠村“古渡驿站”,挂牌成立了“九三学社重庆市委会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社会服务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吸纳了19名专家,涉及果树林木、医疗、畜牧、水产养殖等领域,这些专家通过实地调研,为当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此外,在武隆区政协的组织下,沧沟乡法治乡村政协委员工作室的委员们和各民主党派成员一起引导村民协商办事,探索试点殡葬改革,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村居、进院坝开展普法宣传,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该委员工作室累计参与指导化解矛盾纠纷395件,调解成功390件,架起了联系民生的法治“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