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和气安康的女人,无意中听人叫她燕子,年纪、个头、身材、头发都是高矮胖瘦长短的折中,又一脸堆笑,满目和气,一看就让人感觉踏实稳妥。
她做的蛋糕和面包像春天里开出的花,青红艳紫,鲜软拉丝,香甜诱人,哄小孩子哄女孩子特别好使。她售卖的地点也灵活,推个小推车,在学校门口或是小公园门口一站,客来客往,流水生意,很是热闹。
她有一道招牌点心:面包树。小推车的脚架上,立着一棵半人高的枯松,树上留出数十个长短曲折的叉枝,枝上挂着数十个花式繁多的面包,有豆沙卷、椰蓉包、肉松塔、红豆馅、榴莲千层、杂粮面包、全麦面包、奶酪面包,素的咸的甜的,圆的方的条的,麦香奶香果香……各种色彩各种口味,她一半是做买卖,一半是秀艺术;食客们一半是为着面包,一半是为着树,比街上固定的烘焙店有名堂。
每天下午5点钟,燕子会准时推着小推车出现在小学门口,不用吆喝,光是那金黄的色彩和清甜的麦香就攒够了人气,年轻的家长和年少的孩子都经不住诱惑,不消片刻面包树就被摘光了。她又从手推车的仓储里续上,面包树便花开花谢,生意一点不受影响。
周末,她会出现在少年宫车站附近,参加各种兴趣班和艺术培训的孩子是不错的客源。面包树被小人儿们围得水泄不通,这样的繁忙会持续半个小时左右。
在等车的当儿,我也会买两个面包,然后和她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在断断续续的交谈中,我拼凑出了一个平凡女子的故事。
一个农家小姑娘,第一次吃面包,是在上小学的时候,面包的香甜和松软让她一直馋到梦里。奈何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也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给女儿买个面包解解馋。那个时候,小燕子的梦想就是以后能实现面包自由。
上了中学后,学校离家远,住读在学校,为了周末能够在学校门口的烘焙店里买上两个面包,她把一日三餐改成两餐,省下的钱攒到周末去“大方”一回。这样,她每周的盼头都是热烈而香甜的,像情窦初开的暗恋。
后来,母亲知道了,她着实被骂了一回,但每周也补贴了一个面包钱。初中毕业,在技校学了喜欢的烘焙,毕业后她并没有学以致用,因为烘焙的本钱不低。遂去广州,买卖服装,销售家电,低进高出,忙得三餐不继的时候,还是面包充饥,她的胃和面包特别亲。
再后来,她重拾曾经爱好,在丈夫的支持下,租了店面,购置器材,开了个燕子烘焙店。
但街上的烘焙店雨后春笋般,旧的还没有消化,新的又层出不穷,各种花式和口味的都有,她的面包店就泯然众店矣。
几经考量,到底还是关了店面,但她并不甘心,灵机一动,每天推着小推车走街串巷,又在小推车上下了点工夫,生意就活了。
现在回想,她没有其他孩子那样远大的理想,想当老师、科学家、医生、警察……她只想烤面包,吃面包,然后把这份喜悦分享给别人,这个理想浪漫、朴实、现实,虽有插曲,但终是实现了。
人和事之间的因缘,竟也似人与人般,兜兜转转几十年,只要初始心愿不改,能聚的总散不了。
燕子推着小车往前走去,临了又说,只要你心里想着,总会做成的。像是自语,又像是在鼓励我,语气中带着平和与一路走来的笃定。
或许这才是真实的人生,没有那么多波澜壮阔与荡气回肠,有的只是一份平凡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