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本报组织川渝两地高校优秀学子走进沙坪坝区。在“赴青春之城,话川渝发展”的主题下,同学们先后走访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沙坪坝区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磁器口“古镇十二巷”,在观察中思考,在调研中创作,深入感受重庆在对外开放、城市“智治”以及唱好“双城记”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本报特摘编部分佳作,集作专版。
铁道上,中欧班列搭载着重庆货物驶向远方;港口内,巨大的货轮在起重机协助下装卸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重庆,这座镶嵌在西南内陆的城市,正以惊人的速度蜕变,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成为西部连接世界的桥梁。这一切,从一颗颗小小的车厘子中便能窥见一二。
你看,一颗颗车厘子,从智利当地果园直采,通过海陆联运,实现冷链原箱从智利港口到中国内地的无缝衔接,价格也便宜了10%~15%。运抵重庆铁路口岸后,这些车厘子将“兵分两路”:一拨就地分拨至市内水果市场,另一拨则转入电商仓库。“跨国旅行”的车厘子,丰富了重庆人的餐桌,也折射出重庆通道建设的成效。
事实上,不仅是车厘子,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冷链专列开通,原粒带壳榴莲、火龙果、山竹、菠萝蜜、皇帝蕉等海外水果也不断进入重庆市场。水果漂洋过海的故事,是重庆扩大开放的生动注脚。
不沿边不沿海,重庆的开放之路,步步艰难,却也步步坚定。位于西南一隅的重庆,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内陆腹地的局限性。不再依赖于单一的传统陆路、水路运输,重庆选择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将航空、铁路、公路运输有效结合,打造东西南北四向开放通道,充分联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正奋力将自身打造为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特别是随着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国际物流大通道拓展,重庆已经成为连接陆海、贯通欧亚的重要桥梁。
拥抱开放的重庆,也受惠于开放利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开放的“蝴蝶效应”正在显现——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网络的持续完善,使得往来重庆的物流成本大大降低,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也刺激和反哺了当地各行各业。通过国际物流大通道,智利的车厘子、德国的汽车进来了;重庆的柠檬、摩配类产品走出去了……重庆不仅将国外优质商品引入国内市场,也将“重庆造”产品推广向世界,实现了双向流通、双向奔赴。
重庆的选择,标志着内陆城市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心态转变、角色转换。这种开放的战略、姿态,不仅提升了重庆的经济活力,也增强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重庆的开放之路,是内陆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求发展的一种探索,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的一个缩影。重庆用实践证明——内陆城市同样可以跨山越海、打破地理限制,实现与世界的紧密拥抱,走出属于自己的开放之路。
在一颗车厘子的故事中,可以看到重庆在扩大开放中的不懈努力,更可以看到这座城市在全球化浪潮中勇立潮头、不断前行的决心。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推进,重庆还将继续书写新的开放故事,向世界展示内陆开放高地的全新可能性。
(作者系四川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