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篇章邓小平主政大西南时期城市工作实践探索及启示着力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之城
第011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入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篇章
邓小平主政大西南时期城市工作实践探索及启示
着力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之城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笔记

邓小平主政大西南时期城市工作实践探索及启示

重庆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地位十分重要。邓小平主政大西南时期,切实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做好城市工作的要求,立足重庆城市发展实际和市情特点开展实践探索,提出了系列创新观点,采取了许多创新做法,初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城市、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启了社会主义新重庆城市工作的探索,其理念与经验有助于深化对新时代城市工作规律和特点的把握,对新征程上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提出“人民的新重庆”的理念,推动了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建设,深刻揭示了城市工作的人民属性

  人是城市的核心,“人民性”理当是城市的根本属性。1950年1月,邓小平在组织召开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就提出“人民的新重庆”这一重要概念,在这次会上还提出了“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的奋斗目标,开创性赋予了重庆城市人民属性。对于如何建设“人民的新重庆”,早在进军西南的干部会议上,邓小平就强调必须“依靠西南人民”这个法宝,要“抱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去工作”。西南局按照党中央的各项指示精神,通过城市接管、征粮、剿匪、土地改革、减租退押、稳定物价、发展交通等措施,稳定和恢复了城乡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的新重庆”鲜明指出了城市的根本性质,充分展示了人民城市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新征程上,应充分借鉴邓小平在主政西南局时的重要经验,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紧扣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要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运用集体智慧和力量破解城市发展中的难题;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不断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努力创造良好环境,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提出“统一全市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管制”,推动了构建城市工作的管理体制探索,深刻揭示了科学管理体制机制是城市工作的重要保障

  建立有力的党政军领导机构,是接管城市最重要的依托。1949年7月,在进军西南之前,中共中央和二野前委就组建了中共重庆市委,并任命了主要领导干部。12月3日,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统一全市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管制事宜。人民解放军进入西南的主要城市后,也立马建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1951年4月至6月,重庆相继建立区级中共党委和人民政府。区委机构、区政府的科室根据实际进行具体设置。1952年6月,重庆城市各区街道普遍建立了段代表小组,后来根据工作需要又建立了经常性或临时性的工作委员会。不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行政组织机构,为推进城市管理夯实了基础。

  新征程上,重庆作为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社会治理结构非常复杂,这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和统筹思维,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治理体制,以数字化方式引领治理模式创新。尤其要顺应信息化数字化变革趋势,发挥直辖市扁平化管理和体制机制综合优势,夯实基层网格化治理底座,推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城市国土空间治理、城市建管运维全环节、城市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安全风险一体化管控的新格局。

  提出“迅速恢复被敌人破坏的人民经济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经济生活水平,深刻揭示了城市工作中心任务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邓小平在接管城市会议上,针对当时物价猛涨、市场不稳情况,就强调“着手整理和迅速恢复被敌人破坏的人民经济生活”。西南局通过依靠中央政府从上海及川东地区调集大批生纱、粮食供应市民,很快稳住了市场,扭转了物价猛涨的势头。采取订立零售与批发、产地与销地之间的合理价差,稳定了生产和销售,增加了就业。通过订货、收购、加工、贷款等方式帮助私营工商业发展生产,使产销情况逐渐好转,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剿匪、禁烟禁毒禁娼、卫生和救灾救助工作等。与1949年相比,1952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增长58.9%,年均增长16.7%,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重庆建设夯实了坚实基础。

  新征程上,应更好适应城市主要矛盾变化要求,切实抓好城市治理重点工作,统筹经济发展与安全底线。要发展好“人民经济生活”,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确保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定提升、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为捍卫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加强安全生产风险整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食品安全、财产安全,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提出“让人民群众打上文化牙祭”,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刻揭示了文化建设是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理当是市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家园。针对刚解放的重庆文化生活落后、单调等问题,邓小平在西南局召开的城市工作会上强调:“要让人民群众打上文化牙祭。”要求市委书记、市长把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并要求市委、市政府主动从“王园”和“渝舍”迁出,辟作公园。其后,还推动修建了重庆劳动人民文化宫、大田湾体育场等。在文艺工作上,他亲笔为重庆市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题词。文艺界通过改革旧戏、编创新戏,很快呈现出“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同时,西南局大力推动各地对旧有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进行改造。如1951年,先后成立西南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学院和云南民族学院,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

  新征程上,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是超大城市治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应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出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革除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引导全社会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提出“把城乡交流畅通起来”,探索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城市管理之路,深刻揭示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城市工作的内在要求

  如何理解城市工作与农村工作的关系,是开展好城市工作的内在要求。西南局原计划,“在城市接管工作告一段落以后,工作的重点便要转入农村,等农村工作有了基础以后再建设城市”。1950年3月,邓小平就在中共川东区党委扩大会上对此作出了重要调整:“西南局所决定的西南新任务有两个,一是要学会管理城市,二是要加强农村工作这个基础。”邓小平始终把城乡联系起来统筹考虑问题,他强调要“把城乡交流畅通起来”。一方面,农民和农村土产要进城;另一方面,城市工商业要下乡。实践中,通过积极加大交通和贸易这一连接城乡的关键有力措施,有效地稳定了经济、恢复了生产,重庆展示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新征程上,要坚持把城乡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谋划,从战略层面精准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趋势、主攻方向以及重点领域,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推动城乡产业链合理分工和深度融合,重塑新型城乡关系。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牵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索城乡土地平等交易机制,创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推动要素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促进城乡共发展共繁荣。

  提出“统一到市委的领导下去进行”,指出了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做好城市工作鲜明特征,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是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是革命胜利的法宝。邓小平指出,城市问题复杂“所以要求城市工作具有很大的集中性,要统一到市委的领导下去进行”。他强调要“克服缺点,加强党的战斗力,更好地完成党交给我们的繁重任务”。实践中,西南局通过全面地整顿党的思想作风,转变了党内居功自傲和享乐思想,以及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通过在产业工人中大量发展党员,坚持德才兼备选用、培养干部,加强了队伍建设;通过推进请示报告制度、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等,加强了制度建设。同时,邓小平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他强调“我们革命的胜利是和统一战线工作分不开的”。为促进工商业的复兴和发展,他还广泛接触了工商界人士。西南局的工作一时成为其他几个大区学习的典范。

  新征程上,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各领域全过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拓展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方式,建立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联动响应、民主管理、群众参与机制,构建多元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高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把党的优良作风渗透到城市治理各个环节,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确保城市高效能治理。

  (执笔人:刘嗣方、吴大兵、黄意武,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