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篇章邓小平主政大西南时期城市工作实践探索及启示着力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之城
第011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入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篇章
邓小平主政大西南时期城市工作实践探索及启示
着力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之城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思想观澜

深入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篇章

张蕴 王正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深刻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深入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理解这一重要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与实践智慧,灵活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引领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与认识论意蕴

  彰显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论意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由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决定的。世界是按固有规律在时空中永恒运动的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以其客观实在性为基础,从而要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从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度重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对我国现代化历程及各国现代化建设普遍规律的把握,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正确认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指明了方向。党领导人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战略性支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方向、以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新引擎、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旨归,并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这一科学思想,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论视野,统筹哲学价值与经济学价值,准确把握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主要任务,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求真务实的行动纲领。

  彰显了实践与认识辩证运动的认识论意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形成于适应实践需要及变革对象的实践,并能动地反作用于实践,其发展过程是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实践导向,体现了认识发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形成了有关中国式现代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一系列中国自主话语体系。党领导人民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逻辑,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立足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逻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立足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实践逻辑,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挥好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作用。这一科学思想,从实践与认识辩证运动的认识论视野,表明了基于实践准确把握经济现象的本质规律,以新认识指导新实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经济建设“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重大问题。

  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意蕴

  彰显了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意蕴。唯物辩证法强调,世界万物以普遍联系的系统形式存在和发展,应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性和整体性,基于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分析解决问题、认识和改造世界。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系统观念,深入研判我国发展环境的复杂变化,以前瞻性和全局性谋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党领导人民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打造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发展,通过技术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明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坚持协调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水平的生产函数;坚持绿色发展,将环境和自然资源融入生产过程,擦亮新质生产力的底色;坚持开放发展,以新发展格局吸引资源要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环境;坚持共享发展,通过巩固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增强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这一科学思想,从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视野,用新发展理念引领航向,兼顾聚焦问题的宏观统筹和破解发展难题的微观设计,体现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和发展性,更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回答了当今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彰显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意蕴。唯物辩证法强调,矛盾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居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趋势;应坚持矛盾分析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既树立整体意识,又以突破关键环节带动全局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既统筹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又聚焦经济重点领域从而带动面上工作。这一科学思想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强调遵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为解决我国改革发展问题提供了“总钥匙”。党领导人民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堵点难点,作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及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的一系列重要战略规划,为促进经济工作的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集中优势资源为中国式现代化蓄力赋能奠定了基础。这一科学思想,从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视野,彰显了党对经济工作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的治理智慧,彰显了党团结带领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意蕴

  彰显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意蕴。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政党作为上层建筑中强有力的组织形式,对经济基础具有直接反作用;衡量国家政党制度的一项重要标准,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习近平经济思想基于新的时代环境,对党的领导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质的规定,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必须贯穿改革全方位全过程,才能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完善党全面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从党和国家机构与职能设置上,发挥好党对经济工作总体部署、督促落实的关键作用;提高党全面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打造政治强、懂经济、业务精、会管理的干部队伍。这一科学思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视野,深入把握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表明了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反作用的体现;指明了新征程上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思路和方法,为改革始终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彰显了人民至上的唯物史观意蕴。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生产力变革中最活跃的因素;历史进步归根到底通过“现实的人”实现,人类社会走向“自由人联合体”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回答了发展是着眼于“物的发展”或“人的发展”、“少数人的发展”或“绝大多数人的发展”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历史观的继承深化。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经济工作必须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落脚于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在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改革指向,深入研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呈现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特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科学思想,从人民至上的唯物史观视野,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衡量标准,彰显了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发展,指引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在知行合一中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未来阔步进发。

  (作者均系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